close

              關於財務報表上的營收,以及關於財務比率分析中的「營收成長」與「營收成長年增率」的定義與運用,多數資深或精明的投資人應該都耳熟能響甚至了然於胸,但為了解釋清楚,姑且讓我再度說明:

 

             什麼是營業收入?

 

財務報表的公佈時間具有落後性,除非上市公司願意提早向媒體透露,或者你是所謂的內部人士,否則財務報表的公佈在相當程度上是屬於「歷史資料」了;雖然財報對於長期投資者具有關鍵性的多空決定因素,但是若可以找到比財報更新更快的神奇數字,不就具備了提早一步去揣測或預估一家企業的營業消長與榮枯的能力呢!這個神奇數字正是每個月的營業收入,當然,若有合併營收的話,就請用合併營收來當預估的基礎。

 

營收成長的重要性為何?

 

股價上漲的動能與下跌的因素,端視「成長」與否,台灣沒有所謂價值投資,所以一旦台灣經濟失去成長動能,絕大部份公司將會喪失投資價值。許多法人與媒體鼓吹投資人在景氣轉差時可以投資一些「防禦型個股」,乍聽之下有道理,然而細想之下,投資防禦類股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賠錢」或「少賠一些」,這不是全天下最荒謬的蠢事嗎!法人的目的是希望投資人能夠進場投資買賣,讓他們賺到手續費,法人的目標很明確,她們要的是投資人掏出買賣手續費。

 

檢視成長與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每個月的營收,現在投資人的投資素養較過去提昇不少,懂得去追蹤營收的成長性,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司派與媒體對此當然是心知肚明,於是他們會故意用模糊的數據概念去誤導投資人,許多對營收成長一知半解的投資人反而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為什麼要看營收年增率?

 

      先不論上市櫃公司的營收數字到底可不可信,營收成長絕對要看「年增率」(中國用語是「同比」),比方說今年三月的營收與去年三月相比、今年第一季與去年第一季相比、今年與去年相比。營業收入必須得看「年增率」而不是「月增率」,

 

                當然公司的營收如果連續兩個月都比上個月成長,乍看之下很讓人感到興奮,但那也許只是淡季轉旺季的因素,或者是被長假干擾造成工作天的懸殊,所造成的營收成長「表象」。

年增率之所以重要是在於不同產業有其不同淡旺季之區別,如春節期間的觀光股、消費型電子股每年傳統第三季旺季等,評斷一家公司的單月營收若只和前一個月相比,將失去意義且會失去客觀性。

     前面三項論述屬於基本的財務分析的範疇,雖屬老生常談,但務必請投資人時時刻刻銘記於心中。

 

       然而,營收成長與營收年增率為正數就難道意味著「真正的成長嗎?」,或者意味著「健康正向的成長嗎?」

 

      不同類型的公司營收成長意味著公司經營面對不同的境界、機會與挑戰,投資人千萬別看到營收年成長率節節上揚就迫不及待地認定這是家「處於進步或穩健成長」的公司,先仔細去探究其營收成長的來源,一般來說,公司營收成長的來源有三:

 

    一、購併  二、擴廠(三、訂單增加

 

     一、購併

              許多公司的發展到了瓶頸,或者想要走捷徑獲取別家公司的資源(如技術、客戶、專利智財、訂單、員工甚至資產負債表上的任何資產),或為了快速提高市場佔有率,而會對垂直的上下游廠商或橫向的同業做出購併行為。

 

               表面上透過併購之後,經過合併報表的呈現,該公司至少在營收上會出現相當驚人的成長,1加1雖然不能大於2,但至少會大於1吧!只要大於1,營收年增率就會相當亮眼。

 

                就算購併買不到技術、智財、市場、客戶、訂單…..,但至少買到「營收成長」,只要祭出營收成長這個成績,對上市公司會有下列好處:

           1、刺激股價上漲(或不跌)

            2、HOLD住往來銀行與廠商,起碼能夠虛張聲勢增加談判籌買。

 

                 然而,透過購併而來的營收,會發生許多問題,如彼此企業文化的隔閡,如被併購的一方的營收屬於低毛利低營益率的,如購併造成股本膨脹速度高於稅後淨利的增加速度……

 

                  且通常,購併的綜效往往比所衍生的負面影響還要來得少,舉聯發科為例:從2011年起聯發科不停地對外從事垂直或水平的各種購併,尤其是瘋狂的2015年,聯發科透過旗下的子公司、孫公司已連續收購了曜鵬、常億、奕力及立錡四間公司,而購併的營收很快地在2015年年底就浮現(見圖一),2015年11月的營收年增率出現將近25%的成長,擺脫了2015年將近一整年的衰退與低迷,且這些透過併購而來的營收成長也讓2016年的營收成長的數字相當好看,2016年全年營收較2015年成長29.2%。

 聯發科營收年增率.png  

 

             然而,在亮麗的營收成長的外表,聯發科的經營績效卻換來節節敗退,毛利率從2015年第一季的47.33%一路衰敗到2016年第四季的34.5%,營業利益率更是摔得鼻青臉腫,從2015年購併前的第一季財報的16.14%,兩年後的2016年第四季的營益率竟然腰斬再打七折退到5.8%。

 

 聯發科財務分析.PNG  

 

               股價表現更是殘酷,尚未宣布併購前的聯發科股價還在420元以上,但購併了一大堆公司換來虛胖的營收後,市場很不領情地給了聯發科無情的一巴掌,2016年之後該公司的股價始終掙扎在200元上下。

 

 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1月的聯發科股價周線.png  

 

二、擴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