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chmark

 

             直接翻譯為「基準指標」,這個名詞經常出現在財金或企業管理的範疇中,管理者會找出市場公認的指標基準來當作投資或管理的績效衡量工具,由其在投資管理的實務中最常見的指標當然是各種指數,譬如台股的投資者會採用加權指數的變動來作為投資組合報酬率的比較基準,投資全球股市的投資人喜歡採用「MSCI世界指數」作為投資組合報酬率的比較參考基準,投資美國股市的投資人會採用S&P500指數來作為其投資報酬率的相對比較基準,投資新興市場的投資人會用「MSCI新興市場指數」作為評估績效優劣的標準。

 

           舉台灣的投信業為例,她們多半會用同一個期間的台灣加權指數的漲跌幅來作為基金績效的評比基準,比方某基金在2015年的淨值報酬率為負6.5%,而相對硬所選用的benchmark-2015年台灣加權指數全年的漲跌幅為負10.41%,該基金的管理者就會認為自己打敗benchmark而洋洋得意。

 

          回到benchmark的英文字眼,這個字由benchmark兩個單字所組成,mark是基準、標準的意思,然而bench的意思是「板凳」,合起來的原意是「板凳的標準」,語言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內涵,什麼是「板凳」?

 

         大家應該都看過各種團體球類比賽,如棒球、籃球、足球...等等,也應該都聽過「板凳球員」吧!所謂的「板凳球員」是指主力出賽球員以外的替補球員,替補球員之所以會淪為坐在板凳等後上場機會,多半是他們的球技不如主力先發球員,或經驗淺薄,或身體微恙受傷勢所苦,如果這些板凳球員是教練的點將基準,某個球員只要比板凳球員來得優秀可靠就有先發上場的機會。

 

            這種概念用在金融投資界,其實是很不負責任,試問,如果一個球團用先發球員甚至明星球員的薪水付給某位球員,該球員能夠用「比板凳球員平均表現好」這種低標準來當藉口嗎?投資人付給投信基金高額佣金與管理費,卻必須忍受他們只用板凳球員的水準來幫你投資理財嗎?

 

             在我看來,benchmark一詞其實帶有嘲諷的意味,拿了明星球員等級的佣金卻只想打敗板凳球員,金融界卻厚顏地用最低標準來當成自己投資績效的評比標準,實在太過消極,更何況,不管台灣還是國外,多數基金的績效卻連benchmark都無法達標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