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

 

作者:東野圭吾

 

            從1985年出版第一本書《放學後》,至今已經二十年,前面十年的東野圭吾還沒走紅,他真正開始大放異彩的時間應該是1998年,那年他發表了《秘密》一書終於擠進「直木獎」的候補名單,為東野圭吾第二部獲得大獎的作品。第一部得大獎作品為初出版的《放學後》,時隔13年。簡單的說,東野圭吾足足蹲了13年的「苦悶文牢」。本書《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是東野圭吾在1995年發表,是他的第30號作品,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1995~1996年是他最大量書寫的時間,每年最少都有4~5本的作品發表,也正因那兩年的大量創作,才奠定了1998年以後的大紅大紫。

 

               許多創作者在自己最苦悶最不得志的時候,多半都會想寫出關於自己的年輕歲月,其實想法很容易理解,在寫了十多年寫不出什麼名堂與成績之後,總會萌生「再怎麼樣,也得在自己封筆之前寫點關於自己故事」的微妙與酸澀心理。如偉大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出道後替報紙寫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短篇小說,浮沉於文壇的他在出道第六年萌生出書寫類似半自傳的大亨小傳。山崎豐子在人生的最後幾年終於提筆寫出以記者為第一人稱的《命運之人》。

 

                身為讀者,閱讀喜好完全是主觀好惡,作品能否觸及自己內心,故事是否能透過文字和自己對話,角色的遭遇心境是否和自己契合.....完全都是主觀喜好,而這本書卻完全命中我的年輕歲月。

 

              本書《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等於是東野圭吾年輕歲月的自傳,描寫他的中學生活和大學生活,他跟我一樣並非出自於所謂明星中學,他所讀的中學,充滿了霸凌、打架、叛逆、鬼混的各式各樣的人物,讀書、考試、乖乖牌....更是與他絕緣,但是,這才是真正活出青春活力啊!

 

                我唸的高中不是所謂的明星中學,學生時期更是和一些所謂的校園幫派份子鬼混,打架記過退學轉學....幾乎是我高中生涯時時刻刻面對的困惑,高中前兩年,我甚至連大學聯考要考什麼科目都不知道,畢竟能否順利高中畢業都成問題,遑論什麼大學聯考呢!

 

               年少歲月能有荒唐不羈、痛快過活的經驗,中學時期若能扮演問題學生的反社會角色,對於未來人生可說是難得經驗,畢竟能在年輕歲月中經歷荒唐、困頓與挫折,對日後人格的發展更有助益,因為荒唐過,所以可以抗拒尋常誘惑,因為困頓過,所以知道如何處理失敗,因為年輕時受過挫折,所以長大之後更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東野圭吾的爆笑與荒謬學生生涯,只有像我這種非明星中學畢業的學生可以體驗,譬如當東也考上大學,當同學提到他來自H中學時,他的一笑置之代表豁然態度,就像我從商職畢業考上大學,這種人生體驗還真的很少人有機會去品嘗,死板的升學制度下,學生被一分為二:放牛就業組和菁英升學組,他們之間多半很難互相了解,互相瞧不起與討厭,造成整代的年輕人直到畢業出社會後仍然無法正常的常態社會,這才會有那種恐龍女法官要求被強暴的女子交出「被迫吹喇叭的喇叭證物」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可笑行為。

 

               年輕歲月,我曾經混在所謂天之驕子的台大菁英群體,也曾和功課不好自認為魯蛇的就業組同學一起度過,甚至也曾經擠身在龍蛇雜處的校園與校外幫派。我曾經住在基隆廟口夜市商人雲集的店鋪,也曾經住在以豪邁粗鄙工人為聚落的高雄前鎮五甲社區,也曾經住在虛偽裝模作樣的台北天龍國的大安文山,現在則住在分秒必爭人人帶著假面具的內湖科學園區......多樣的生活多樣的成長環境,才能造就自己多元的思考能力。

 

                東野圭吾若不是曾經就讀過所謂三流中學,哪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校園小說,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這本《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中的校園生活,或許多數人從小到大多半都是處於相同社經階層的環境,讀了這本笑中帶淚的校園小說,讀了東野圭吾所遭遇的年青歲月點滴,或許可以讓那些所謂在菁英圈中長大的讀者,一窺這個世界的多元面貌。

 

                如果你和我一樣並非出身於所謂的明星學校,東野這本自傳肯定會觸及自己年輕時的共同回憶,雖然東野是日本人,但讓人訝異的是,台灣與日本的校園文化之間的差異竟然是如此之小,大家共同經歷類似的卡通、電影與電玩,經歷過類似的荒唐怪誕的校園生活,不一樣的只是學校名字和人名的不同罷了。

 

              如果你是所謂建中北一女出身的菁英份子,請拋掉擊瓖歌、《未央歌》、金韻獎那種象牙塔虛幻流沙世界的觀點,試著看看芸芸眾生的正常年輕歲月吧。

 

評:五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