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有一類戰犯叫參謀

作者: 俞天任

 

       2015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除了全球各地舉辦大大小小對於戰爭反思的活動以外,出版界也出了許多關於二戰的書籍,有些是關於反戰的省思,有些則站在各自國家的立場與意識形態,有些書籍的論述中心放在在戰爭本質。

 

             本書《有一類戰犯叫參謀》則站在「日本到底為什麼會發動戰爭?」、「到底是哪個人或哪群人發動了戰爭?」的立場。中國作者俞天任直接答案-日本的參謀。

 

               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一直到1945年無條件投降前,她們的軍方發展出一種很特殊的軍令與軍政系統-參謀,參謀若以中文或我們所能理解的應該泛指企劃幕僚之類的工作,但日本軍部的參謀卻一步步爬上軍隊的決策者,甚至成為日本政府的決策中心。

 

               要閱讀本書之前,容我提醒讀者,作者身為中國籍,對於當年的日本與日軍難免有些主觀的偏見,如把日軍參謀本部形容成「不食人間煙火的顢頇無能的武夫」,我認為刻意貶低敵人對於歷史的真實呈現並沒有太大幫助,但無論如何,本書可以帶領讀者從歷史迷霧中一窺「日本參謀本部」這個神祕的戰爭發動機器。

 

                參謀本部是掌管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令的機關,在1886年到1888年間進一步掌管日本帝國海軍的軍令。(維基百科的定義)當年日本軍官與將官的養成相當狹隘,絕大部分是從陸軍士校(蔣介石也唸過一陣子)畢業後考進陸軍大學,甚至還有從陸軍幼校一路念上去的(如東條英機),在那種極端重視排序、成績與長幼倫理的封閉環境中養成,換句話說,當年日本中高階軍官幾乎全數是那種從六歲便開始接受人格扭曲的教育。

 

             日本陸軍不重視實戰經驗,許多派赴戰場擔任指揮官的大佐或少將,竟然都沒有實際戰場的作戰經驗,這些軍官從陸軍大學畢業後,完全靠成績高低(如前面幾名畢業得稱為軍刀組)或人脈關係來決定分發,學校成績最優秀的則會安排到參謀本部,一旦擠身參謀本部便等於是升官的保證班,想想看,一個從六歲到四十歲都活在閉門造車的環境,突然有一天擠身政府決策圈或實際領導作戰部隊,那會是種多麼荒謬的情況,偏偏日本就被這種荒謬的參謀體系惡搞了五十幾年。

 

              本書前前後後舉了幾十個重要的日軍參謀,他們的生平以及在這場戰爭中所犯下的嚴重錯誤,讀者可仔細閱讀之。本書的知識含金量頗高,譬如本書也提到日本陸軍與海軍的長期不睦,惡名昭彰的軍種對立與互相抵制造成日軍的敗亡甚至周遭國家的悲劇,最著名的例子是鼎鼎大名被喻為戰神的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是日俄戰爭中的日軍陸軍指揮官,他為了面子和無謂的戰爭理論,堅持要陸軍攻下並佔領其實不怎麼具有戰略位置的203高地,短短的幾天日軍傷亡人數超過五萬,而俄軍的傷亡卻不到三千人,搞到最後,才由海軍接手從國內調來要塞巨砲從海上的軍艦改炮擊攻勢結束了這場製造無謂傷亡的無謂戰役。

 

              更離譜的是,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乃木希典非但沒有接受逞罰,回日本後還接受天皇的表揚,可見,參謀本部的官官相護以及所謂的面子,在日本當時的軍部與政界遠比士兵生命與戰略利益來得重要,這種文化蔓延到整個日本軍部,演化成參謀獨大的特殊體系。

 

             明治維新時代創軍時,海軍由以前的薩摩藩人物構成高層將校,陸軍則由長州藩出身者掌管,兩藩都是日本強大的勢力。之後由於陸軍參照法國和德國作為藍本,海軍則師法英國,使得兩者在發展路線、對國際的觀點和立場上也逐漸擴大了差異

 

      容我用更淺顯的例子來說明,大家都玩過大富翁這種紙上商業金融遊戲,想想看,如果一群從六歲開始就只會玩大富翁遊戲的人一直玩到四十歲,然後派這種人去接掌財政部長或經濟部長,甚至幹院長總統,這是何其荒謬,日本參謀本部的軍官基本上就是一群毫無作戰經驗甚至連戰場都沒見過的人,躲在東京的辦公室或防空洞內攤開一大堆「閉門造車」的作戰方案,指揮幾千里外的南洋或中國戰場的軍隊,對這些參謀而言,軍隊打殘了打掛了宛如電玩一般,再派一隊頂上就是,戰略上只會進攻,完全沒有撤退或和談的空間,反正打掛了一隊還有一隊,到最後眼見勝利無望,竟然下達「一億玉碎」的可怕指令,只為了自己「天馬行空自以為是的戰略」,只為了不讓自己被盟軍俘虜,不顧自己國家軍民死活。

 

              這批參謀抱著一種從小被洗腦洗到腦殘的意識形態指揮軍隊治理國家,用絕對排他的標準(暗殺不聽話的人)形成軍國決策小圈圈,不懂得轉彎,不懂得妥協,不懂得接受新知與資訊,只不過打贏了兩場小戰爭-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便以為全世界都是如此不堪一擊。

 

             民主的價值在於防止獨夫蠻幹的政府,民主的價值在於定期讓國民有反省的時刻。

 

               從本書可以得到一個教訓,政府的決策圈必須廣納各種意見,必須定期更替,政府的決策者必須具備多重人生經驗,日本的軍國主義的禍首-參謀們,和馬政府的官員極為相似,馬政府充斥那種「從五歲到五十歲都待在校園」或「一輩子只幹過公務員沒作過其他行業」的官員,幸好,現代的台灣有民主制度,可惜的是,當年的日本卻被這一群「軍校怪物」掌權了五十年,禍國殃民以外也危害了全世界。

 

評: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