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後感已經超過一千篇,如果要對講什麼我自己得到的效益,只能用把一個小沙子丟進太平洋來形容,且我這個人主觀意識很強,喜歡與否相當分明,寫好評不會有任何好處,而寫了壞評呢,那恐怕不是丟沙子進太平洋,而是朝糞坑丟大石塊,往往濺得自己一身臭,有人說我「不夠專業」、「標新立異」,甚至寫了不好的書評,還會引起他人說我抄襲,唉!引用書上或維基百科的三兩句話算得上抄襲嗎?出版界不大,一點點擋人財路便會引來一身腥。

 

我的人緣已經夠差了,差到被95%以上的媒體拒絕往來,差到一些金融業把我視為仇寇,差到影響自己出書的銷量。

 

              所以以後如果要寫一本書的壞評,我看只要三言兩語就好了,以免讓自己成為大家討厭的人,畢竟我還培養不出「被討厭的勇氣」。

 

  no.1003

書名:華爾街的物理學

華爾街的物理學

 

作者:James Owen Weatherall

 

             這本書敘述了幾位在美國金融界闖蕩出名號的科學家,由其是物理界,一共選了十位由物理或數學領域轉到金融界的學者,他們的生平以及提出理論的經過以及其理論。

 

              當然這本書絕對是「學術正確」的書,這些學者所提出了一些數量模型理論在過去與現在也都成為金融理論的部分主流,我沒有能力去反駁這些,只能就這本書的閱讀角度去陳述自己的看法。這本書偏重在學者研究的過程,坦白說我對學術沒有興趣,研究的過程對我而言讀起來十分枯燥。本書也約略提到這些學者的背景與生平,也許對喜歡傳記的讀者會有閱讀價值,但對投資實務而言,可說是沒有助益。

 

               加上我並不相信其中多數學者所提出的理論,如效率市場、長尾肥大曲線的黑天鵝理論(聽起來很像路邊攤的黑白切)等等,金融市場的現實也印證了許多數理模型得不可行,所以閱讀本書對自己的思考判斷並沒有太多幫助。

 

評:三顆星

 

 

 no.1004

書名: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

 

 

作者: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

 

              這本書談論的是,為什麼近代科學文明、啟蒙革命和民主富強會先發生在西方,為什麼從兩百年前開始西方就已經主宰全世界,而非中國、印度,更非伊斯蘭世界?簡單的說本書想要嘗試地找出西方憑什麼主宰世界的解答。

 

                本書的作者嘗試著編列東西方社會發展指數,用時間序列和分數來比較東西方的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消長,這一點倒是很有趣,如西元前5000年到西元500年這段漫長時間,西方的發展是遠遠高過東方,當然啦!希臘羅馬時代的中國,還處於夏商周~魏晉南北朝這種部落型態與軍閥混戰時代。史上第一次東方超越西方,作者認為是西元541年,之後東方就翻轉成為世界的主宰,一直到西元1840年,西方才再度超越東方,且雙方差距越拉越大直到現在。致於541年與1840年的東方與西方發生了什麼事件讓作者下了東西方地位翻轉?有興趣的人自行去翻書吧!

 

                先聊一下我不喜歡這本書的地方,一是前面三章(本書一共12)的時間放在史前,重點放在考古人類學,這對我而言可說是極度催眠的內容,只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可以跳到第四章開始閱讀。此外本書的譯者一共四位,我必須說翻譯的功力不太整齊,前半段的翻譯,許多地方讀起來很不通順,感覺很像從翻譯軟體直接剪下貼上的粗糙。

 

                 至於答案是什麼?我不便在此曝雷,讓我稍微提示好了,作者認為東西方在18世紀會分出高下的主因在「發現新大陸」,這點我百分之百贊成,畢竟在短短的幾十年,歐洲國家(如英法西葡荷比)一口氣獲得了比自己國度大上百倍的土地與資源,當然會加快進入富強階段,然而問題在於為什麼是西方白種人發現新大陸,而非中國?但是以我有限的理解,作者提出來的看法就有點牽強。

 

                 在這本篇幅厚達將近500頁的書籍中,作者探討的內容與範圍相當廣泛,知識度較低的人可以從當中獲得許多探索的樂趣,史政經濟社會等知識較高的讀者可以從中獲取許多思考的另類空間,簡單一句話,書中的寶藏很多很豐富,雖然我不是很贊同作者提出來的結論。

 

評:四顆星

 

 

 no.1005

書名:暗殺教典:刺客的21條法則

 

暗殺教典:刺客的21條法則

作者:羅伯特‧貝爾(Robert B. Baer)

 

              這本書的主題相當罕見,主要是講述1970~2000年以來在伊斯蘭地區如黎巴嫩、以色列、非洲、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方的一連串暗殺事件。更有趣是作者還將暗殺這件見不得光的勾當,當成正式學科來討論。

 

              作者Robert B. Baer是美國中情局派駐在黎巴嫩的情報人員,擔任特情工作長達二十年,退休後成為新聞記者,以他的經歷寫出這本以中東地區的多起暗殺事件為背景為主題的暗殺專書。很少書籍或理論談論暗殺這件勾當,但暗殺的效應卻是無比巨大,試想如果1944年德國軍官暗殺希特勒成功的話,戰爭也許會提早一年多結束,傷亡的人數與人類的浩劫也會減輕許多。黎巴嫩真主黨人成功地發起幾宗暗殺,成功的嚇退美國在黎巴嫩的軍隊。暗殺的目的有許多種類型,如報復、改變現狀、影響政治生態、殲滅潛在敵人、造成混亂、影響選舉結果、嚇退敵人、改變政治與利益的天秤、逼使敵方重新協商、破壞敵營部署、殺雞儆猴....等等相當多種。

 

              作者試圖藉由研究暗殺的型態、暗殺者的型性與內心、暗殺事件的背景去了解暗殺事件的本質,進而防範暗殺事件的發生,本書從頭到尾幾乎把篇幅放在真主黨第二號人物:哈吉拉德萬(Hajj Radwan)身上,這位謎樣的恐怖組織領導人,是與作者在中東尤其是黎巴嫩敘利亞服勤時的主要對手,哈吉拉德萬從不在公眾場所現身,也完全沒有物質慾望,隱身在中東各個貧民窟裡頭,更沒有擔任任何恐怖組織或政治組織的頭頭,他不在乎頭銜、不搶任何風采、不去攫取任何政治或金錢利益,他所策畫的暗殺行動極為便宜、有效且精準,作者想要藉由他的行為來暗諷美國花了鉅資建立的無人戰鬥機根本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應,只是製造出一大堆充滿仇恨心的敵人。

 

               美國在中東的政策,不管是軍事外交還是於法不容的暗殺(美國發動或暗助的暗殺活動才多的呢!),幾十年來可說是完全失靈,幾十年來不斷有更新的更強的更恐怖的組織如雨後春筍冒出來與美國對抗,如巴解組織、真主黨、什葉派民兵、哈珊、蓋達到現在的伊斯蘭國等等,所耗費的資源金錢與人力,幾乎是幾億倍於哈吉拉德萬,可見美國並不了解暗殺或恐怖行為的本質。

 

                作者把暗殺的風險、效應和必須遵守的準則書寫成22條暗殺法則,以及22條刺客筆記,他當然不是鼓勵暗殺行為,而是藉由長年觀察或從事的經驗中,擷取一些教訓讓世人或華府當局能夠從暗殺的本質去了解暗殺。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商業戰場的進退依據,譬如作者提的第三條法則:扮豬吃老虎「不積不欠,不落把柄。絕不吐露信念。假裝無知、貧窮和平凡,用滴水不漏的外表蒙蔽敵人的眼睛,使他們看不到你真正的力量和意圖。」

 

                  我們的總統馬英九在當選總統獲取權力之前似乎是這條法則的最佳服膺者,用滴水不露的外表蒙蔽大家的眼睛,使我們看不到他真正的力量和意圖。

 

              譬如第九條法則:「不可濫殺:以精準、小心的態度行使暴力。私人的怨氣與部族、國家或文明無關。盲目地胡亂發洩是加速滅亡最快的方式。」,暗殺成功與否在於精準、不擴大事端、讓其他人不會產生復仇心,作者舉了兩個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最大的那一個集團在暗殺時絕對不會傷及無辜也不會造成混亂,反觀另外一個小集團,以濫殺無辜和公開暗殺聞名,正因如此,所有的相關人都選擇與後者劃清界線。這讓我想到馬政府的最後兩三年,他的最親信的幕僚金溥聰,三天兩頭地對媒體人、學者、意見領袖或作者提出告訴,官司一而再再而三的敗訴,這絕對違反了濫殺且不精準的原則,濫殺會引起同仇敵愾增加敵人,不精準則會削減自己所剩無幾的力量。

 

              以哈吉拉德萬為例,他在1983年策動了貝魯特美國大使館的爆炸案,簡單便宜的炸彈讓當時美國魁儡政府倒台,美國勢力全面撤出黎巴嫩,且沒有人曉得主謀是誰,哈吉拉德萬也沒有洋洋得意地宣布他的「傑作」,反正他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更驚人的是,一直到二十年後美國中情局才知道背後策畫的元凶是哈吉拉德萬。

 

                美國的暗殺行動就愚蠢多了,在越戰前夕,美國無法容忍當時的盟友南越總統吳廷琰,於是暗助了吳廷琰的軍閥政敵楊文明將軍刺殺吳廷琰,結果繼任者更糟糕,別說貪腐,連南越的政局都無法有效統治,後來導致越戰爆發美軍被迫加入戰鬥。這就好像蔣經國派刺客暗殺在美國的作家江南,想要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但沒想到當時民智已開的台灣,不但不感到害怕還引起整個社會的憤怒。逼迫蔣經國不得不作出更大的讓步。

 

              暗殺行為像一刀兩面刃,有時傷及對方,也往往會讓反噬力量傷到自己,如2004年的兩顆子彈,想要暗殺陳水扁總統的勢力(我認為是中國),絕對沒有料掉,得利者竟然是敵人,當然,從事暗殺者或組織絕大部分處於極度封閉的環境,很難用比較開放的心思去審視暗殺行動的後果,相信絕對暴力會帶來絕大利益這種想法根本是錯誤的,作者撰寫本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在此吧!

 

評: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