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詩人    

 

作者 麥可.康納利

詩人

 

 

 

        詩人》是我第一次看麥可康納利的書,本書是他第五本作品(發表於1996年),麥可.康納利曾是洛杉磯時報犯罪新聞記者,作品年年蟬連暢銷書排行榜且獲獎無數,尤其是獲得美國偵探小說最高榮譽愛倫坡大獎(Edgar Awards),其它如美國安東尼大獎(Anthony Awards)、尼羅.吳爾夫獎(Nero Wolfe Award)、麥克維提獎(Macavity Award)等獎。

 

       他的作品相當多,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以探長哈瑞.鮑許(Harry Bosch)為主角的系列作品,哈瑞.鮑許系列一共出了19本(2014年止)。而另外以記者傑克.麥克艾弗伊Jack McEvoy 為主角的作品只出版了兩部,第一本正是本書《The Poet》。

 

       雖然他的書本本暢銷,但在台灣卻不怎麼出名,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作品引進台灣出版正體中文版,但讓人可惜的是,除了本書以外,幾乎全數絕版,會絕版的原因當然是銷量不佳以至於出版社不敢貿然再刷。

 

         所以這本如此精采絕倫讓人喘不過氣的偵探推理小說《詩人》,中文版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步入絕版的命運。在台灣,許多真正好看的書,多半不會得到讀者青睞,而許多盤據排行榜的暢銷書卻多半是爛書。

 

        本書是我最欣賞的小說典型:「作者說自己的故事」。

 

       小說家並非萬能,他必須要具備豐富想像力,他必須具備收集大量資料與採訪的能力,他必須具備融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的適應力。但最佳的狀態是,小說枷鎖描寫的故事或選定的主配角是小說家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如曾經是記者的山崎豐子寫以記者為主角的小說《命運的人》、曾經是醫生的侯文詠所寫的《白色巨塔》,寫出自己的背景、投射自己的身影在作品中,這種作品除了生動外更是讓人動容。

 

       先稍稍微提點一下本書劇情,記者傑克.麥克艾弗伊Jack McEvoy,他的雙胞胎哥哥擔任警察的西恩(Sean)在車內自殺,當警方已經找不到任何可疑線索,定案為自殺案件時,McEvoy發現了他的雙胞胎哥哥是他殺的線索,當他進一步去尋找其他一大堆桐類型警察自殺案件中,發現其中有些共同的不尋常疑點,推測他哥哥的死有可能是場精心佈置的加工「完美自殺」的他殺案件,為了替哥哥報仇尋兇,於是投入一連串真相的追查與緝捕。

 

       後來由於事證太過明顯,且牽扯起太多警員遭到加工自殺的案件,FBI決定擴大調查,為了取得McEvoy所搜集到的資料,於是雙方開始合作,McEvoy為了不打草驚蛇於是答應暫時不公佈於世,條件是讓身為記者的主角一起參與調查辦案。

 

       本書的譯者在序言中引用作者康納利說過的話:「犯罪新聞記者都有一個夢,那就是有朝一日成為破案功臣,而非只是追著新聞與警察跑的旁觀者。」所以康納利算是以這本書來圓滿自己當年身為記者時的夢想。

 

        好看精彩的地方正是在此。

 

        通常小說的主角多半只擁有一個單一角色,但本書的主角卻同時具備了偵探推理小說的三個角色,分別是被害者家屬、記者與參與辦案者。但隨著故事的發展,這三個角色卻產生了彼此衝突的困境,想要早一點刊出獨家頭條新聞的記者、卻又擔心提早曝光讓兇手逃之夭夭。一心想要替哥哥復仇的家屬、卻又得同時站在執法者的立場面對兇手其他的犯案。一起參與FBI的辦案卻又得提防被其它新聞同業搶先頭條的壓力。作者藉由主角三個互相衝突的角色扮演,成功營造了本書的戲劇張力。

 

        對於看膩了英美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讀者而言,本書不再有集酗酒、獨來獨往和扮起案來宛如神助的冷硬派警探,讀者可以看到FBI探員與組織之間的集體辦案力量,但也可以看到探員之間微妙競爭心理。

 

       為什麼本書書名稱之《詩人》呢?因為故事中的警察被害案件中都會留下一張看起來像遺書的字條,上頭寫得全部都是愛倫坡的詩句,所以FBI與警方將該兇手稱為詩人,我節錄一些詩:

 

經由一條偏僻無人,
被邪惡天使糾纏的逕道,
那兒名為「夜晚」的幽靈Eidolon
在黑色王座上發號統治。


我初到這些國度,
來看幽暗極北之圖裡,
來看狂暴怪異之氣候區帶,它位處不凡。


超脫空間──超脫時間.

在黑夜幻影中。
我夢見往昔的喜悅──
但生命與光明的醒夢
令我心碎

我獨居
於悲吟的世界
我的靈魂有如停滯的潮水

 

        除了角色扮演的衝突、非典型冷硬辦案和由文學與詩所營造出詭異氣氛外,本書第四個看頭是「犯罪心理分析」和「面對犯罪的心理負擔」,由於作者採取全知的角色,除了讓主角掌握三種身份來演繹劇情,作者也讓「兇手」處於現在進行式,也就是說讀者完全知道兇手的心理和犯案過程,只有辦案的探員蒙在鼓裡,也因為如此絕妙安排,讓讀者和探員可以一起去探索犯罪者的心理。更罕見的是,作者提了一點尋常警探作品很少碰觸的範疇:警察辦案的心理負擔能力。

  

       主角的哥哥西恩在生前曾說過每個警察都有自己的極限,看了夠多屍體後,總有一天會超過極限而無法再繼續下去。警察也是人,警察看過太多的兒童姦殺、強姦女兒的案件現場,也需要心理醫師的專業治療,這也是本書另一個亮點,警察自殺的探討。但兇手似乎專找這些「心理上面臨負擔極限邊緣」的警察下手,而順利地製造出完美自殺的假象。

 

        本書第五個亮點則比較一般,如讓人愛不釋手的劇情起落,案情轉折處的安排,故事流暢,以及出乎意料的大翻轉結局。當然這些和前四個亮點相比則顯得比較普通,但就算只有這些,也比多數推理小說來的精彩了,更遑論前面所言的四個可看的看頭。

 

      最後,本書似乎(以當時創作出版的時間來看)留了很寬廣的伏筆,故事感覺上還有無限可能的延伸性,果然,本書出版八年後的2004年,作者又寫了另一本《The Narrows》,把本書最後所延伸出去的故事未竟處做了清楚的交待,所幸,這本《The Narrows》有被引進台灣出版了繁體中文版(中文書名為《殺手末路2014年出版),建議一口氣看《詩人》與《殺手末路》,才能一窺詩人這部驚為天人的推理經典的全貌。

 

 評:五顆星

 

2015/1/11筆記:本書的書評是我九年來所寫的第982號書評,一千篇書評的里程碑終於快要來臨,我計畫要寫的第999號書評是我的作品《高三12班》,第1000號書評要介紹的是《華麗一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