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父之罪

(The Sins of the Fathers)

 父之罪

 

作者:勞倫斯.卜洛克

 

        連續看了好幾本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馬修.史卡德偵探系列作品,一時之間往往會想成作者是馬修.史卡德,可見史卡德這個角色的塑造多麼的成功。旦角色塑造成功歸成功,故事的精采度才是我這種沒什麼水準的通俗品味讀者所關心的,就好像馬英九這個人,角色也塑造的很令人難忘,但翻開政績卻慘不忍睹。

 

       當然用馬英九來比喻史卡德實在是汙辱勞倫斯.卜洛克,我要強調的是,角色再怎麼起眼再怎麼難忘,故事才是小說的主體,應該許多人不這麼認為,但我尊重。

 

       本書《父之罪》是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第一本史卡德系列小說(1976年出版),從本書開始,至今(2013)一共推出了19(1 本短篇集)史卡德偵探系列作品,不過,本書並非卜洛克的第一本作品,在這本書問世之前卜洛克已經出版了七本伊凡譚納系列小說以及其他比較不出名的系列,所以本書也許可以一探史卡德的初登場原型,但絕非卜洛克的處女作。

 

        看了幾本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史卡德偵探系列作品後,這本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嘗試,畢竟,卜洛克真的不是我的菜,理由除了主觀的偏好與否外,若就客觀的讀後感來看,史卡德系列的故事戲劇線條屬於平鋪直述,每看完一本史卡德偵探系列,除了又增加對史卡德這個角色的多一點認識以外,故事本身並沒有太多後座力,但我也必須承認,史卡德的角色塑造真的很成功很立體很難忘。

 

        這本《父之罪》比起前幾本我看過的史卡德系列好看一些,或許是作者首次推出史卡德偵探這個角色,並沒有過度去雕琢他,簡單的說,本書比較少「酗酒-爛醉-戒酒-破戒」的煩瑣自我沉溺過程,這或許和本書篇幅比較薄有關吧。

 

        故事由一段看似已經破案的殺人事件開始,一個疑似從事賣春的女子被同居男友殺害,兇嫌旋即被警察逮捕,沒多久就在拘留所上吊自殺,案子本身很單純,所以警方立刻結案,但被害女孩的父親感到事有蹊翹,找到史卡德偵探想要一探究竟,其實剛開始史卡德在接下案子後也認為案情很單純,但之所以會查下去的原因是,他只是想知道這對死亡的年輕男女在過去這段時間裡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而已,這比較接近推理小說中的社會寫實派,殺人動機、被害人與兇嫌的背景、所牽扯出來的社會寫實黑暗面等等,難怪我會認為本書比其他同系列的作品好看一下。

 

        推理偵探小說最怕曝雷,曝雷的管道大部分是來自推薦序、書評等等,這本《父之罪》的曝雷點居然就出現在書名,一開始的委託人便是被害人的父親,故事剛開始沒多久史卡德便去探視自殺身亡的兇嫌的父親,這讓身為讀者的我實在感到洩氣,因為整個案情的真相未免太容易猜測,原本還以為故事會有急轉直下的發展,結果就如書名父之罪的預告,完全沒有驚奇。

 

        但是如果把時間拉到本書出版的1976年年代,本書的男女主角的遭遇確實會讓當時的讀者耳目一新,至少我是這樣安慰自己,這本書並非不精采,而是我閱讀的時間已經是出版日後將近四十年的今天,當然這也是一些傳統經典作品的欣賞盲點。

 

        若撇開時代感的隔闔和史卡德這個超級搶戲的主角,本書所探討的東西倒也值得一讀,如背負父親罪惡或受父母影響所造成的心理障礙、同性戀與戀父情結的人的寂寞感、無法被社會與父親接受的心理掙扎.....也許死亡倒是一種解脫,委託查案的死者父親想要知道的或許不是兇殺案的真相而是女兒生前的內心掙扎,兩個父親都想要贖罪,只式贖罪的方式不同罷了。

 

        不可諱言的,史卡德的角色相當成功,身為退休警察與私人偵探,他是個酒鬼(卻又對酗酒一事滿懷罪惡),他憤世嫉俗卻又世故老練,他辦案完全走在灰色地帶,他甚至會去搶劫、嫖妓,他專挑白道警察不想也不願查辦的案子,他也會賄絡昔日警察同事,然而他卻有良善的一面譬如會把所得十分之一捐給教會,他的出場始終帶著很濃很特別的傷感,而這種傷感卻不會改變他對人生的務實態度。

 

     評: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