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袓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袓(套書)

 

進去上面的連結可以進一步瞭解該書的資訊

 

 

作者:王立群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2001年開始推出了「百家講壇」節目,內容包羅萬象,但以其中的歷史講古節目最受歡迎,節目找了許多中國歷史學者用講故是的方式來講述各自熟捻的中國歷史,如喻大華的講咸豐嘉慶、易中天的三國、蒙曼的隋唐、袁騰飛的兩宋….等,是我個人很喜歡看的網路節目。

 

        台灣的麥田出版社也做了一系列的相關歷史書籍,由「百家講壇」節目的歷史名家來撰寫其各自擅長的歷史領域,用通俗易懂的筆調和生動的口吻來剖析枯燥的歷史。本書作者王立群在從2006年起在CCTV的百家講壇中開了一個「王立群讀《史記》」系列節目,麥田出版社出版了其中的秦始皇、呂后,這本《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袓》是最新的王立群作品。

 

        以台灣的通俗歷史書市場來說,三國應該是主流,接下來是明清、唐朝,鮮少有系統地探討宋朝這個朝代,麥田出版社不計盈虧出了這本有關宋朝開國者趙匡胤的作品,實著難能可貴,宋朝對華人來說比較陌生,畢竟以政治軍事為主流歷史論述的環境下,宋朝很難對絕大多數患了所謂大中國情結的華人有什麼吸引力,總認為宋朝是個瀛弱的朝代,更別論趙匡胤,他的知名度還遠遠不及宋朝的包公、岳飛等人。

 

       但若以經濟、社會發展、科技與都市化的指標來看,宋朝的成就其實是遠高於後來的明清,而其軍事上的衰弱其實只是生不逢時,北宋的時候碰到女真,南宋的時候遇到了蒙古,而以當時來說,女真與蒙古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軍事武裝政權,一如清末遇到歐洲列強一樣。

 

        從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後,中國便陷入了長達220年的長期大割據,從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到五代十國,這兩百多年來在中國領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幾百個實質政權(包括武裝獨立的藩鎮節度使和獨立王國),直到兩百年後的趙匡胤才能穩定整個所謂中原局面,這和明清兩個朝代不一樣,明清基本上是承繼兩個完整的國家,就算唐朝盛世,其中大半也是隋朝所奠定,所以宋朝乃是中國歷史中唯一能夠解決分裂割據且立國年祚超過百年的政權。

 

       本書以趙匡胤為說史重心,偏重於政治經濟,當然這是中國歷史學家的共同特點,重政治軍事輕經濟制度,但本書仍有相當的可讀性,一來是因為台灣書壇中比較少關於宋朝的歷史書,二來作者的文筆生動,解決了軍事政治人事鬥爭的枯燥,透過作者可以瞭解到北宋初期開國立國的歷程,從趙匡胤用和平方式承繼北周的政權(黃袍加身)到一一擊潰地方割據勢利與其他小國,如南漢、後蜀、北漢、南唐,到用杯酒釋兵權的手腕剷除軍頭與地方勢力,用中央集權強幹弱枝的政策一改兩百多年的軍閥宿命,但也付出了邊防軍隊績弱不振的慘痛代價,當敵人從弱小的地方小軍閥換成當時地球地表上最強的契丹女真乃至於蒙古,也只能在強大的外敵下夾縫中求生存。

 

       宋朝並非後世想像的績弱,他的氣數與年限比契丹女真還要長,且面對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冷兵器軍隊-蒙古,竟然還可以頑強抵抗五十年。且宋朝人口都市化比重高達20%以上,這個數字紀錄一直到現代工商資本社會才被打破,可見宋朝的經濟、社會制度、公共建設與典章法令,都比明清兩代來得優良。

 

       能夠在割據兩百年的亂世建立強而有力的統一政權,又能在經歷內戰兩百年後創造出經濟的燦爛成績,又可以在強大的外族政權下生存320年,是中國最常的朝代,比起明朝276年、清朝276年、唐朝289年都來的長,也比西漢的211年、東漢的195年長,基本上我個人將東西漢分成兩個不同朝代,因為東漢創始人劉秀基本上只是借殼上市,創造出這麼個偉大的帝國的趙匡胤當然有其過人之處。

 

       讀了本書之後有幾個延伸性的感想:

一、趙匡胤確實是仁心宅厚,不殺功臣,不殺降敵

二、趙匡胤的政治手腕相當高明

三、改變了中國基本國策-強幹弱枝,從他之後中國不再有地方武力的割據和貴族將軍的武裝叛變(直到20世紀初)

四、趙匡胤是個存在感不強的開國元首

五、趙匡胤沒有指定兒子繼承,而由弟弟趙光義來接任皇位,間接地避免王國地二代的內戰,不像漢朝有八王之亂,明朝有燕王明成祖的叛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

六、本書有南唐李後主的完整介紹,看了李後主,對比馬英九,真是不禁唏噓。

 

       平心而論,王立群這本關於趙匡胤的歷史作品,就角度多元性比不上蒙曼,文筆生動性不如明月清風的《明朝那些事兒》,鉅細靡遺的程度不若二月河的清初三帝系列,但對於想要瞭解宋朝這個讓大家比較陌生的王朝之讀者而言,本書確實也是難得的佳作,中規中矩、四平八穩,沒有傳統中國歷史學者的意識型態,也不致於淪為誇大唬爛的說書術士。

 

評:四顆星

 

      P.S閱讀與分享是我最感到有興趣的事情,我沒有文學底子,無法就學術理論去評斷書本,只能就自己的品味和角度去闡述讀過的書,若因此鬧出什麼笑話或貽笑大方,其實我也不太在乎,我在乎的是藉由在網路書寫讀書心得替自己找到閱讀的原動力,以及藉由拜讀好書來拓展自己視野,並順便練習一下自己的文筆而已,六年前當我許下書寫一千篇書評的願望時,或許對他人而言只是笑話一樁,但六年多下來,當我已經書寫了八百五十九篇讀後心得後,應該就不是笑話一場了,有些朋友佩服我的毅力,但我只想回答各位:

      閱讀這樁如此有趣的事情,哪需要什麼毅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