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雞是台灣婦女產後必吃的一道料理,在早年連鎖薑母鴨店還未興起前,更是寒冬中用來補身的一道「母親的料理」。也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料理,卻也家家戶戶做出來口味都不同的,我還曾經在朋友家吃過加冰糖的呢,只是我個人覺得真是難吃到爆,但人家卻吃得津津有味。

麻油雞主要材料其實很簡單,薑、麻油、米酒、雞肉而已,若要再加紅棗、枸杞之類的中藥材溫潤口感也行,只是身為正港的台灣人與電車吃漢,當然是口感厚重的麻油雞才能顯現出大男人的味道囉。

厚重兩字怎解?莫非又是模仿文學掛的美食作家,用一堆令人不著邊際的文字來寫食物有多好吃嗎?不不,吃漢不玩這套天龍玩意兒,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麻油不耐高溫煎炒,且雖然味香,但易喧賓奪主,因此在台菜中不是每樣食材都適合使用麻油。好的麻油雞就是要靠一開始以麻油爆香薑塊再加入雞肉翻炒入味,最後再加入米酒燉煮.

在所有主食材的比例中,麻油的量不是最多,卻是關鍵的一環,火候沒拿捏好,就會產生苦味,一有苦味,還能讓人垂涎欲滴嗎?

我覺得麻油雞食材簡單,但關鍵在均衡二字上。

一、麻油帶出來的味道要香不能苦。

二、雞肉要鮮,否則吃沒兩塊就會讓人覺得膩。

三、純米酒搭上麻油香與薑,絕配,而且功夫好的料理者不會讓人因酒精濃度過高而不順口,也不會讓薑的嗆味搶走風頭。

與其說厚重,不如說濃郁,讓你明知湯上浮著一層油花,卻喝不膩,配上雞肉,一碗接一碗,這才是我個人覺得OEC的正港台灣味麻油雞。



寫了幾段怎樣的麻油雞才好吃的感想,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市面上賣麻油雞的店家卻少得不得了,我猜想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食材簡單卻要功夫。

二、家家戶戶都會煮的平民食補,太尋常了!

三、雖是庶民料理,但好不好吃卻差很大。

四、不像薑母鴨可以搭配的鍋料眾多。

以台北地區的傳統市場與夜市來說,專賣麻油雞的店家不多,而且都是老字號的店,以我吃過的五家而言,都有一定的水準。不過,有的是聞時味香而湯淡無味、有的肉質差、有的吃了有薑味而沒麻油香,目前只有永春站附近松山路的施家才會是我在外頭吃麻油雞的選擇,因為,他做到了厚重與均衡的口感,我覺得可以推薦。(店家有提供醬油可以沾雞肉吃,但我個人偏好楜椒鹽)

   我不是美食家,只是單純愛吃好吃食物的吃漢,這篇會針對食材與料理方式著墨純粹是因為麻油雞是我從小吃到大,是台灣的母親料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