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在一起卻很寂寞

在一起卻很寂寞

作者:本多孝好

譯者:王蘊潔

        本多孝好這位作者在台灣的知名度與能見度都不高,他的作品中我也只看過《最後時光》,他的作品有個共同特色,那就是探討殘缺的人生,以及受傷的新囹圄生命。

        本書的封面是一根燃燒後的火柴,把整個書的內涵很清楚地標示出來,然稍後的火柴是孤零零的、是失去光明的,《在一起卻很寂寞》探討的就是什麼是寂寞?什麼是孤獨?寂寞和孤獨有什麼不同?

        作者用了一個奇特的故事和主角,主角柳瀨是個醫學院中輟生,有個悲慘的童年,他親眼看見母親被父親殺死,然後父親再自殺,柳瀨有洞悉人心的能力,有天突然被只有一面之緣的大學教授笠井醫生請託,照顧一個媽媽剛去世的15歲女生立花櫻,笠井醫生因為疏失殺死了立花櫻的母親,而即將入獄服刑。

       立花櫻的父親家境優渥,娶了鋼琴家,也就是立花櫻的母親,然而他並不知道立花櫻不是他的小孩,立花櫻真正的生父是母親的舊戀人,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指揮家,直到立花櫻長大之後,父親意外得知,於是到處留情報復立花櫻的母親….

        主角柳瀨有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可以洞悉他人的內心世界的想法,想想看,現實世界本來就是由一連串的事實和謊言所組成,大家成現在外的樣貌作法其實都並非內心的真正樣貌,一旦謊言的世界崩解,這世界也會跟著崩解,若萬一具有可以洞悉別人想法的能力,恐怕無法與他人維持這個社會上應有的人際互動。

        誠如本多孝好所言:「透徹人心自然會感到寂寞

        道德法律社會各種規範其實正是建構一個不被真實謊言所擊潰的表面程序,男人因為道德與法律的約束才不會幹出內心齷齪的欲望,才能約束內心的物慾和自私,然而若萬一可以清楚瞭解他人內心世界的真正想法時,我相信那絕對是件痛苦且孤獨的折磨。主角的能力其實是種詛咒,因為人終究無法接受周遭人們太赤裸裸的內心。

       出於善意去挖開別人藏潛內心深處的傷口和想法,是否真的幫助到對方?是否能助於彼此的相處?所謂的寂寞也許就是往自己內心深處探險、尋找潛在真正自己的過程。所幸這世界上沒有人具有這種超能力,否則恐怕會無法活下去吧!試問有人可以面對一個無法用言語和行為掩飾自己情感與想法的他人嗎?如果有人可以讀出自己的內心,會不會感到害怕?

        譬如本書故事中輟學生酒井的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是隨機傷人案的嫌疑犯時,真正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兒子犯了法,反而是害怕自己會不會受到指責?自己的家庭以後會怎麼樣?自己投注在兒子身上的時間、金錢會不會白費?這些究竟都是為了兒子,還是只是為了滿足社會上所謂母愛基本條件呢?

        然而雖然沒有人真正具有這種超能力,但是一旦知道醜陋事情的真相時,人又如如自處呢?引發殺機!自暴自棄!或遊戲人生!或是徹底讓自己成為一個寂寞的人讓自己隱遁在更虛偽的世界當中。

        本書的故事結構其實很簡單,但是從故事中可以思索出許多自己從未曾好好想過的種種問題,本多孝好的文字很抽離,抽離到讓讀者不會跟著狂喜狂悲,本多孝好的故事多半有些灰暗,但卻不會讓讀者感到無助,當然,這些略帶揮暗的故事的確不討喜,但話說回來,古今中外多數經典作品,通常都不會有太過於光明的結局,我始終認為:

       在黑暗的人生隧道中看到一絲出口的光亮,才是真正的光明。

        再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寂寞和孤獨有什麼不同?

       寂寞是無助無依,是找不出心靈救贖出口!而所謂孤獨,則是坦然面對醜陋與美麗,接受人世間的愛當中也會藏著恨,瞭解無私之中也帶有自私的現實,面對一切不完美的事物而選擇獨自地處之泰然就是孤獨,至少我從這本作品中體會出這些。

       本書有許多很棒的佳句:

「有人認為,孩子在三歲以前,就幾乎已經完成了孝順父母的工作。」
「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小孩子三歲之前的可愛,已經讓父母獲得足夠的喜悅。所以,之後無論為孩子吃多少苦,都可以憑著這份記憶,繼續愛自己的孩子。」

        身為父母的人應該可以贊同這樣的形容吧!身為父母別自以為地認為可以替小孩作什麼!其實反而是小孩帶給父母的反而還比較多呢!


        人生就像在走鋼索。原以為只是走三十公分的鋼索,但跌下來後才發現,原來有三十公尺。

        愛情就應該以愛情為起點,以愛情為終點。不可能有其他的起點,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終點



       評: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