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人寫書評完全是由自我意願選書,並且是自掏腰包購書,好與壞,褒與貶完全是自我閱讀下之主觀看法,沒有收取出版商,書店或其它作者的酬勞,以求書評的獨立性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是一位中國學者後來定居日本成為日本出版社專欄作家李長聲的新作,這樣的背景所描繪出的日本出版(或媒體)界的風貌,讓我這位已經半條腳跨進出版業、另外半條腳依然踩實著投資界的我,產生了無比的興趣,我所閱讀的書籍中,日本翻譯書佔了三分之一,若扣掉專業領域的閱讀(如投資理財等),日本書高居我閱讀的四成以上,其中我所閱讀的小說裡頭高達六成以上是來是日本,加上我每次到日本旅行,並定會去當地的書店去逛上一兩個小時,如東京的荻窪與神田的書局,以及東京護國寺旁的亞洲最大出版集團「講談社」,還有一間間在東京大阪各百貨公司內的大型連鎖書局,構成了自己耕讀生活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以及伴隨著我渡過百貨公司等待老婆的血拼讓我不至於虛渡光陰,這兩年來,對於日本的出版業的點滴也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這本書不算是殺時間的娛樂書,當然也不是硬綁綁的「出版實務」,而是李長聲長年累月的日文研究與實際在日本出版業的多年心得隨筆,算是一本「長知識」的書,如果您深信台灣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受日本影響很大這個說法的話,如果你是出版的相關人員,更是要看這本書,裡面有日本出版業的發展軌跡以及一些成功與失敗的歷史陳述,而思考的角度與語言卻是咱們中文,相當有趣。

        讀了後我才知道原來日文版的三國志,並非直接翻譯自中國,而是六十年一位日本人吉川英治根據中國的史料而撰寫的,難怪大家玩起電玩的三國志時,總覺得裡面的情節與人物,硬是和真正的中國歷史甚至於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不盡完全相符。書中也談到作家稿費的問題,很難想像得是日本作家的收入一直到近三十年才大幅提昇,而且是拜大眾媒體的興盛所賜,難怪我這位天天批判媒體的作家一直賺不到錢,書中提到:『名氣不小的水上勉與宮本輝,算是一流作家仍然在那裡齊聲叫窮,某日在避暑勝地看到一張尋貓啟示,賞金之高令人垂涎,一老一少兩位作家投筆去找貓。』

        台灣更是如此,我若去當位理專,以我的知名度創造銷售業績,獎金兩、三千萬應該不成問題,如果去代操或收會員,應該也會有千萬的收入,前幾天我的前一家出版社寄來通知,去年下半年的版稅(三本書)一共要給我29萬多,嗯!恐怕還要預扣10%的所得稅呢。

        日本的作家還有很多「版稅以外的救濟法」,例如寫書評,如上電視通告,如演講酬勞,也不無小補,然而就我的觀點而言,財經作家真的是種良心與高薪的「零合遊戲」,前一陣子有位日本女作家勝間和代,竟然出書鼓吹一般投資人去玩外匯保證金,這和神風特攻隊的行為真的沒有兩樣,而那本書聽說在全亞洲還大賣,一個沒有當過一天外匯交易員的新聞記者就如此不顧他人死活的,運用文字的魔力去慫恿外匯保證金交易這種槓桿風險比股票融資高上百倍的投資,而台灣的翻譯本上還不乏一些投資大師與管理大師。
       
        當然市場的需求創造書本與語言的誕生,在2008到2009年之間,投資人面對快要輸光一切的絕境下,那種想要將最後一點養老本拿來以一搏百的心理,其實是很容易掌握的,這些財經書的編輯內心想的大概是:「把即將跳河自盡的投資人的口袋中最後的銅板掏光吧!」不然怎麼會推出這樣的書呢。

        作家的救窮法還有演講,這就讓我羨慕萬分了,據說某月刊在08年的時後對他的讀者發了幾千份的問券調查:「你們最想聽哪些人財經人士演講?」,李居明、呂宗耀、謝金河、朱成志等這些先進囊括了幾千票,而我只得一票(那一票聽說是我的好友獵豹郭恭克先生投的),演講在台灣的行情也是有高有低,我夯不啷噹在08年只得到一場演講的機會,台大管理學院的邀約,為了充面子,還把那微薄的兩三千塊捐給學會。這本書中提到一句話:『演講令人討厭,其一是主持人和聽眾對內容有某種先入為主的期待,或者會期待自己講拿手的,簡直是叫流行歌手翻來覆去唱相同的歌,不搞拿手的是我的原則』,太帥了,簡直說到我心坎裡,然而,我不接演講的唯一原因是:「沒有邀請!」,我還沒有勇氣學著先賢先烈拿著肥皂箱站在車站的街頭,對著不理不睬的熙攘人群自言自語地講話啊。

        這本書還介紹了「文庫版」的始末與現況,我一直認為台灣遲早會有文庫本的風潮,或許就是從2009年的不景氣開始,縮小的文庫版可以大幅降低印刷成本,可以節省讀者與書店的陳列空間,更可以節省網路直銷的配送成本(因為體積減少重量降低),在不景氣的2009年,若文庫版的書可以大幅降低30%的售價,或許這是出版業不得不面對的殘酷商機。

        這本書用了許多篇幅談到日本出版社的「編輯」,這個在台灣不受重視且日漸式微的工作,我預估這個角色在未來會比出版業萎縮地更快速,網路發達後第一個衝擊的角色其實應該是編輯,編輯的工作是尋找讀者的喜好,並針對這個喜好去找作家與設定編寫議題,然後將這本書呈現在書店裡,然而網路的興起後,讀者與作家的互相搜尋功能與相遇的橋樑早在書還沒有出版前就已經建立了,而行銷的功能在傳統書店日漸式微的現在,店舖行銷已經變成純然的展示空間而已,讀者買書的管道不再限於書店,甚至於連大型網路書店的時代高峰恐怕也已經來臨,如作家的網路直銷、線上拍賣業者的直銷、出版社透過網路直銷等等,以我的書的銷路而言,過去四本書的行銷透過書店(包刮網路書店)的比率只有五成,且這個比率越來越低,台北金融物語前兩本再書店的銷售量只有全部的三成,收盤後的人生一書一共賣了12000本,而沒有任何一本是透過所謂的書店,所以,與書店經銷商共生的媒體體系,完全不願意替我的書做一絲絲的宣傳,因為有幾萬本書等著這些媒體去做一些垂死前的行銷,或許書店和媒體也完全不曉得這些書市的「寧靜革命」。

        我是一位一年買書超過二十萬塊錢以上的重度愛書者,我在傳統的書店的消費金額不到1%,就算是網路書店,這幾個月以來,我也悄悄地降低購書量了,不是我少買了,而是我知道了一些便宜的管道,而我這種大量採購者就是這些管道的鎖定客戶,於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幾乎也不在網路書店買了,反正一些管道所提供給我的折扣還比網路書店更優惠,當然每次採購量必需很大很大,譬如一次最低購買金額是三萬元不等。
閱讀這本書還可以了解到一些文學獎項的運作如「直木賞」、「芥川賞」、「山本賞」、「三島賞」、「江戶亂步賞」,再對照台灣書市的一些獎,台灣的文學獎根本就和「選美」或「星光大道」一樣,藉由頒獎去綁新作家的出版,不然就是那些出道二十多年的老文痞輪著拿,而台灣的文學一直由純文學與出版兩個領域所霸佔,寫實文學對於那些老派純文學的文痞而言,是件離經叛道的舉動,一如十幾年前的老萬年國會議員,批判性的佳作在台灣的文壇可說是少之又少(除了那幾位用文學包裝濃濃偏頗政治企圖的所謂歐巴桑才女們)

        這本書還提到日本書市當年的「價格破壞」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台灣也早已經不陌生了,然而,看過日本書市價格破壞的這個緊縮過程的話,恐怕得講一句沒人愛聽的話:「台灣出版業的價格破壞簡直是小兒科」,換句話說,台灣書市的價格破壞還沒開始,因為台灣的出版業還有一個惡瘤還大辣辣地侵蝕著作家與出版社…那就是經銷商。

        最後的篇幅大約有四十頁介紹日本的漫畫,這篇對我比較不熟悉就讓讀者自行去閱讀吧。

       評:四顆星
好看!相關的人士與書癡或日本書書迷一定要看,其他的就有空再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