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個人的經濟- 被騙上當與文不對題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作者:大前研一

       個人對於大前研一的著作抱持著一種「戒慎恐懼」的閱讀心理,理由一是他的作品參差不齊,不是老生常談就是時事分析,沒有閱讀必要與收藏價 值;理由二是因為他的作品引進台灣後,行銷與企劃往往太超過,書的廣告文案多半言過其實,讓我買書閱讀後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失落。

        那麼,這本「一個人的經濟」還犯了第三個讓我感到相當不高興的錯誤,那就是「文不對題」。

        我經常去日本,每次去日本我都會去逛書店並採購一些當季雜誌與書籍,常在日本逛書店的人相信都對「一個人」這本日本雜誌不陌生,「一個人」是近年來日本各行各業每個層面最關心的話題,本書很取巧地用了「一個人的經濟」這個書名想要迎合這股潮流,就書本的企畫也許是對的,但是這本大前研一的新書的內容根本就和「一個人」毫無關係。

        整本書除了作者自序談到「一個人」的概念外,幾乎都和「一個人」風馬牛不相及,如果用比較直接的話來形容,這本書就是用「熱門書名」去包裝不相干的其他話題來做販售,「不實包裝」是我讀完之後的唯一感想(或憤怒)。

       讓我一一破解本書:

        前言:
        前言從史密斯的國富論、索羅斯的放空英鎊到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的「魄力」,提到的內容是金融改革,藉此批評日本當局的金融政策,跟「一個人」有什麼關係?

        第一章「成熟社會的消費心理」
        這章的章名可說是「騙很大」,這章結構相當鬆散,談到的有「年輕企業家」、台灣與南韓的電子製造能力(提到鴻海三星與宏電),也提到了中國大電子製造商的掘起,然後拉拉雜雜地扯到「新車補貼」政策對各國汽車業的影響……

        根本就是文不對題。

        第二章「一個人的好生意」
        名稱取得很好聽,完全貼進主流思維,但是內容卻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從精品經濟談到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的詭辯,並提到SONY公司的失敗產品決策,當然這篇提到一些關於超商經營趨勢,多少沾到一個人的邊,然而筆鋒一轉又扯到亞馬遜網路書店的盈虧和其銷售政策,再扯到樂天量販,我看不出與「一個人」有何關係!大前大師寫了樂天的成功模式,在於和行動電信與銀行結合,不管真相如何,我還是很納悶這和「一個人經濟」有何相關?

        第三章「外部金礦」
        這章完全是講新興市場與金磚四國,大前的論點放在國際競合、總體經濟與區域風險,別說「一個人」,這篇文章講的是「三十億人」的世界,文不對題到離譜的地步;後半段講到中國對亞太經濟的威脅和掘起,並提到印尼的全球化、俄羅斯與日本的北方領土爭議,甚至還鬼扯到核能問題,從核能講到烏克蘭的農業、羅馬尼亞的現況….別說和「一個人」沒有關係,這些資料與論述隨便在網路都可以找到一堆。

         第四章「創意的技術」
        大前研一這篇文章,取巧地把他從前的作品中節錄了一大段,前幾頁簡直就是他「企業參謀」這本舊書的廣告;很不可思議的是,大前可以從企業參謀的企管條文硬生生的轉到美國與日本的國債與預算赤字,免不了的,大前又對日本的金融政策大肆抨擊一番,先不管這到底與「一個人」有何關係?日本國債與金融改革到底和文章名稱「創意的技術」扯得上多少相關性呢?
        更離譜的是,大前還在這篇「創意的技術」的中後段寫了一長篇「作文」,寫著政府應如何如何,仿佛一篇候選人的華麗詞藻的政見;神奇的是,連「土地開發」的議題都寫在裡頭,不過大前似乎發現土地的議題無法著力,寫了十頁的土地議題後便急轉彎到下一章「等待未來的人才」,整個篇章,哪有「一個人的經濟」的任何論述呢?

        第五章「等待未來的人才」
        這章前面幾頁談日韓企業的人才培育的異同處,講著講著還可以扯到「身份識別證」,整篇讀下來讓我感覺大前研一好像一位「毫無語言組織能力更不懂節制的老歐吉桑」,除了讓我感到吵雜外,我似乎無法從文中去探索新物或知識,當然,日韓中美四國的人才異同和國家有沒有重視科技能力,和「一個人的經濟」完全毫無交集可言。

        整本書的內容完全沒有提到與「一個人的經濟」相關的論述,我相信這不過是一本大前研一的雜文集結,每章裡面充斥著毫無主題的「聊天式論述」。

         試想,如果我把在部落格寫的所有各類財經管理文章集結成冊,然後取一個熱門話題當書名,譬如「犀利人夫經濟學」之類,算不算欺騙讀者呢?

         YES!讀完本書後,我有股被騙上當的憤怒感

         評:一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