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的p.60引用巴菲特的話:

       「從現在開始直到世界末日來到之前,持有股票的投資人所能賺到的最大報酬,等於這些企業在這段期間內所賺到的全部盈餘。」

         作者引用這段話的用意在於,他認為短線的投機不可能累積賺取長期的超額利潤,我相當同意這個論點,只是這段話卻隱含了另一個對立面的意思:
      「從現在開始直到世界末日來到之前,持有股票的投資人所可能賠掉的損失,至少等於這些企業在這段期間內所產生的全部虧損。」

         所以這段話如果沒有經過一些所謂的「負面帶風險」想法過濾的話,讀者勢必興沖沖地跑去研究企業盈餘找起明牌了,巴菲特與作者John Bogle這類長期論者往往忽略了一個現實:
       「投資人的現金需求往往出現在總體環境低迷的股市低檔。」

        這點是我個人長期研究投資的一個精華,這些長期論者他們擁有源源不絕的現金,特別是金融業者,他們重視的是「帳面」的表現,所以以基金業來說沒有「take profit」的困擾,雖然說他們也有所謂面臨贖回的壓力,不過一來金融業本身的業務與行銷能量可以幫自身立即尋求資金,如2008年底台灣的某家金控,在即將面臨擠兌的危機下,硬是強制動員集團力量尋求「以鴆止渴」的龐大存款與金援,然而,絕大投資大眾沒有集資的能力,所以當自己財務吃緊時,除了變賣資產以外沒有第二種選擇,這就是個人投資上最大最大的限制,既然我們的財務與資產狀況與那些「長期論者」有著結構性的差別,那為何一般小投資人要用自己虛弱的體能去從事馬拉松賽跑呢

        所以,中線的波段操作還是比較適合一般投資人。

        回到剛剛提到的「投資人的現金需求往往出現在總體環境低迷的股市低檔。」這個論點上,捫心自問,投資的金額到底是來自哪裡?一是自身的閒置資金,二是舉債,閒置資金的來源是「收入減支出」,收入的來源大概有薪資、企業盈餘與租金收入三大項,這三大項與總體環境的關係通常是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當總體經濟開始衰敗陷入低迷泥沼之際,通常投資人也會陷入收入降低的狀況,一旦入不敷出,就必需1、變賣資產求取cash in 、2、舉債支應。當然這兩種作法都投資人嘗試,而後者卻會被金融市場與媒體所歌頌,當然他們要能撐得過金融風暴,問題是,我們為何要讓自己身陷上述的困境呢?

        為什麼要忍痛去處份手中的資產?為什麼要冒著更大的風險去舉債攤平資產價值呢?我認為把自己陷入財務的險境與「革命造反」所面臨的狀況沒有兩樣了,只是,金融業喜歡那些造反成功的革命英雄,因為他們可以提供武器彈藥給這些股市搏命人,不論多空,金融業都是贏家,一如戰爭幕後的軍火商。

        下一個導讀來談談2008年底相當熱門的Minsky理論。


  《enough.夠了》導讀1
       《enough.夠了》導讀2
《enough.夠了》:導讀3

《enough.夠了》:導讀4

《enough.夠了》:導讀5


       09/08/29的小小小新聞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09/8/28在一場「開放中資:引狼入室?」座談會中表示,如果陸資已經進來,目前的房價已經反映,如果尚未進來,表示不會進台灣,因為對岸的房地產利潤較高。他說,開放陸資來台所帶來的房價上漲幅度有限,但卻可能帶來政治面和居住品質的負面影響。

       總按:張金鶚教授稱得上是一位在房地產與學術界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且算是房市的最後一道良心防線,只是就算是他的發言,只要不符主政者與出貨者的利益時,仍然佔不了報紙的版面,沒辦法,誰叫他潑一桶陸資冷水以及擋他人財路呢..


長崎雲仙溫泉的半水爐旅店...她可能終結了我追求頂級和風享宴的渴望,因為...到頂了


我一定會再去



她是我見過日本溫泉飯店中,服務最精細的內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