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這本書英文原名是《Oil on your brain》。


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從加油站到油田,沿著輸油管看世界

        就在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價格飆上了每桶117美元的價格,而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則站上了每桶119美元,就像某個宅男作家在幾個月前已經告訴我石油在供給面上出了問,我也預知高油價在未來將是常態,但在這一刻我還是有一種震撼。

        仔細想想,我們的現代社會沒有石油簡直就無法運作,石油除了以加油站的汽油牌價連結到我們的荷包之外,也存在於我們腳下的油門,驅動著我們的交通工具;從原油中更提煉出塑化原料,塑膠湯匙、塑膠袋、電子產品的機殼、電燈開關‧‧‧等生活用品都和石油有了關係。

        但是我們能夠最明顯感受到石油存在的場所,似乎只在加油站,當加油槍插入我們汽車的加油口,看到加油機上跑的數字,我們才感受得到石油的存在。石油在哪些國家生產,如何提煉,經由什麼途徑運送,最後來到加油站,進入我們車子的油箱,這些過程我們一無所知!

      《無所不在的石油經濟》這本書的作者麗莎‧瑪格內莉懷著上述的疑問,沿著輸油管,從加油站、油罐車、煉油廠、鑽油平台、美國戰略原油儲存的鹽穴、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一路追到產油的中美洲委內瑞拉、非洲查德、奈及利亞,乃至目前油耗急劇上升的中國。作者說:「‧‧‧我想理解的是石油的文化,包括居住在全球輸油管沿線的人們共有的經濟、命運和夢想。我想要從他們的故事中理解更廣闊的石油天地。」

        從書中,我理解到就算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原油品名是「西德州中級原油」,但是德州不產原油很久了,那邊的鑽井產的是天然氣。美國目前的原油大部分來自進口,來源有中東、非洲及中南美洲。但是目前好開採的石油早就被人類用完了,剩下的都需要投入經費去進行新的探勘技術才有辦法大量開採。

        但對產油的國家而言,開採出大量的原油並不是當務之急,維持高油價,他們反倒比較有利可圖,何況新的技術要投入資本研發。

        其次,大部分產油的國家國內政治或是地緣政治並不安定,例如我們常常看到的新聞是「奈及利亞叛軍攻擊輸油管,油價飆高」的新聞,主要是輸出石油的收入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並沒有用在國內的建設,造成社會貧富不均,沒分到錢的軍閥乾脆就劫油、走私石油,作者說這號大人物「只要打一通電話,就可以影響油價‧‧‧」

        在這樣的情形下,就不能再用景氣循環那套理論套在石油的價格上,認為總有一天石油會崩盤,油價會再回到9美元一桶的時代!作者導出的結論為,人類只能朝節能方向去發展,他說,只要美國人節省3%的能源,美國經濟就能再成長一倍。

         至於節能的方法要依賴人類的腦子去想啦!Oil on your brain,靠你的腦子去生能取代石油的東西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