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學

購買股市心理學

        散戶真的比較弱勢嗎?許多人會認為自己的投資實力不如那些專業法人(如外資投信自營商),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吃虧,而遲遲不敢進場,如果永遠都沒有勇氣進場投資也就罷了,但往往是一再的產生不了自信而錯過許多好的進場時點,待身邊的人一再傳出獲利捷報時,才倉慌失措的進場亂買一通;真實的情況是:散戶的投資條件比起專業機構好太多了: 

         1、 專業法人有週轉率、持股比率、個股比重、買進標的限制、法律規定、…..甚至有政府或大客戶的強力干預;散戶沒有。 

         2、 專業法人有短期績效的壓力,各項排名、評比等等,一旦短期績效掉到後面,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就有捲舖蓋回家吃自己的風險;散戶沒有。 

         3、 股市每天都有一堆傳言,專業法人必須想盡辦法去打聽與解讀這些流言真偽,而這些通常七八成是假的甚至是有心人士(如上市公司大股東)虛構編出的謊言,也就是他們上當與受騙的機率很大,卻不得不面對這些謊言編支出的虛幻世界;散戶不需要。 

         4、 別以為專業機構的經理人是全天候從事相關工作,相信我,他們的工作被客戶的抱怨、業務員的電話、演講上媒體、銷售行銷與製作一大堆內部或法律規定的表格,資深一點還要去忙一些行政工作,如去安撫七年級草莓族菜鳥的情緒,去處理辦公室八卦甚至被捲入高層派系鬥爭;散戶不會碰到這些麻煩事。

         5、 別以為專業機構的資訊來源就比一般人多,他們的時間也是十分有限,他們能看到的、能閱讀到的、在今天網路發達的時代,專業法人其實沒有太多資訊上的優勢。 

       「股市心理學」的精隨從第二章開始,其第二章為「建立持股心理學」,其重點在於建立持股的方法與心理狀態之調整,透過建立多元且規模不大的投資組合(否則就變成股票量販店了),偶爾變動其中標的,只根據特定理由(整本書的特定理由是基本面)買賣其中股票,就能確保財務安全無虞;為保持投資組合的穩定,必先保持投資情緒的穩定,只不過在今天資訊爆炸與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過多的消息刺激下,似乎很難達到情緒穩定的境界,反而會促使投資人過於頻繁地被資訊所影響而不停的買進與賣出,現在的投資人心理受到過多新聞的刺激與轟炸,如何放輕鬆併放緩腳步呢?
      1、減少買賣就容易降低憂慮、
      2、基本面有無改變。

        我過去常對媒體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有做過些許批判,如某新聞網的陳大哥,從六月中旬至今,至少發出了上百則聳動的新聞,結果指數從當時的6500點一路混到現在,還是在6500點;「指數不變、變的是你我的情緒」。

        經濟上的護城河-持股基本面 
        我認為一般散戶最多建立4-6檔優質的核心持股,該書跟我的看法相當吻合,認為持股中必須包含一些龍頭產業股,頂多再加上一些衛星持股。
         1、 獲利性。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至少15﹪:我認為15﹪是有點強人所難,如台積電與鴻海的ROE僅有6-8﹪,如果硬梆梆的非得15﹪的ROE,那恐怕只有一些小股本的股票才能符合這條件,我認為ROE的穩定表現比較重要,這方面可以將個別公司的長期財務比率攤出來觀察,那些ROE變動過大的(譬如一家公司的ROE從30﹪變動到10﹪,這種ROE會差距一倍的公司就別碰了),恐怕會面臨公司派操控損益的風險。

         2、 技術與產品遭到淘汰的風險低: 這點往往是很多散戶的迷失,許多投資人會認為高科技的產業比較不會遭到淘汰,這是相當危險的觀念,正確的思考點是該產業的進入障礙是高是低,其他行業或該行業的上下游業者是否容易跨進來,以面板為例,面板設備或一些零組件如彩色濾光片等,就容易受上游的面板製造商入侵。

         3、 不太需要資本再投資: 這點在台灣應該解釋為不用常常再跟股東拿錢,如一些經常辦現金增資、可轉債發行或GDR(海外存託憑證)等等,這類的公司應該排除在你的核心持股外。 

        4、 對股東較善意:如股利政策穩定、經常會買進庫藏股,員工紅利與董監酬勞低於一般水準者。

        5、 誠實與正直

        6、 是否具備獨一無二的特點:其他同業很難甚至無法威脅其產品地位、無法被其他同業抄襲其技術與管理技術;但是這點特質也須小心使用,以台股與台灣產業的製造特點而言,產能的地位、與是否為產業中價格領導者,會比是否被抄襲還重要,如一樣是光電產業的多層印刷電路板行業,上市櫃公司至少有十家以上的公司有其製造能力,但是依產能、成本控管、客戶關係等等競爭條件之評比下,能具備這第6項的特質之公司恐怕不超過三家。

        建立投資組合的法則 
        我補充自己的看法:「投資組合不只是股票的投資組合,還須包括你的債券、存款甚至房地產」

        1、 不論你打算投資的股票檔數是三家四家或是十家,第一次買進時只買進其中一家,並在未來的時間再慢慢去買進其他股票,因為萬一第一筆投資就面臨虧損的話,你的心理調適會比較順暢。

        2、 將其他尚未投入股市的金錢,投入債券或定存中,這樣就可以避免受到現金過多所引起的投資衝動。

        衛星投資組合 
       書中所謂的衛星投資組合是: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有短期投資價值,但是在獲利與營收未來展望方面,尚不足以成為可以長期持有股票。 我將這類股票的操作定位為「波段操作」與「循環類股」,台灣股市中大多屬於這種公司,因為台股是屬於波動較大的新興市場,且台灣產業之榮枯受到國際景氣影響十分明顯,台股操作上不得不將這種「衛星投資組合」列為重要的功課;這也是我個人最愛的方式,當系統風險或產業淡季來臨時,去買入並持有股價被低估(或被誤殺)的股票,是台灣股市中獲利最穩定的方式。 

        買進的四種抉擇
        1、 價值取向-尋找股價淨值比在歷史低檔的標的

        2、 成長取向-尋找管理嚴謹的公司中,未來盈餘成長率至少15﹪(我認為在台灣的投資中,15﹪的預期盈餘成長率是不夠的,起碼要有50﹪的成長可能,否則我會依據價值取向去選擇投資標的與進場時點)。

        3、 動能(momentum)取向-尋找盈餘突然大幅成長,股價看回不回、見高不高的股票積極買進;該書的作者強烈質疑這種方法,但是我卻持不否定的態度,否則你會錯過宏達電、茂迪這種超級大成長飆股,只不過這種買進與擇股方法需要注意「市場反轉」的風險,並且要有很好交易技巧,通常這類的公司股價表現會優於指數表現,但往往再大盤或指數碰到大幅下挫或走空時,這類的股票下挫的速度與幅度也將極為慘烈,除了上述的良好交易技巧外更須具備敏銳的「總體經濟」研判能力。 

        4、 技術分析-該書認為不是好的選股方式,我完全同意之。

        一點心得: 
        1、 無論你用什麼方式,都必須將自己抽離於市場情緒之外,簡單的說:「市場經常犯錯」,市場的焦躁奮進創造出高於真實價值數倍的股價,憂鬱與抓狂也經常將股價殺戮到其淨值以下,投資的時機就是在於等待市場犯錯,而且要等那種錯的很離譜的時機;至於什麼是合理的真實股價,如果你採用的價值型投資法,你可以去計算股價價值比的歷史高低水準,因為市場所犯的錯誤幾乎是會一犯再犯。 

        2、 作對功課:研究一家公司,除了一些基本資料外,真正該閱讀的是財務報表,如果還有時間,不彷利用發達的網路資料庫,將一家公司過去三年來發布的訊息與相關新聞一條一條的檢視,用後來發生的事實去檢驗過去的公司官方說法,並用過去的資訊去檢視其股價的變化,你會發現到一家公司所運用的碰風技巧都大同小異,只不過健忘的投資人總會一再上當,發達的網路資料庫現在已經變成上市公司的照妖鏡,好好利用並閱讀之。

        3、 縱使你對一家公司產生了堅強信心,請謹記買進股票很少需要急就章,別讓自己產生一種迫切焦慮的感覺,根本沒有那種「錯失良機」的事情,試想宏達電從105元漲昇到1220元的過程中,380元買進與400元買進會差很多嗎。 

        4、 買進後必須經常與定期的檢視其每月營收與盈餘,當初買進的理由還存不存在?若表現出來的業績不如預期,不用考慮太多,割捨就是了!

購買股市心理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