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死亡印記(Just one look)


死亡印記
作者:哈蘭.科本(Harlan Coben)

        許多推理作品是用第一人稱的觀點去演繹故事,如警探(也可以是偵探、記者或一個誤打誤撞闖進故事的主角),在這種過程,讀者接受到的是偵探的特定故事面貌,這種線條的故事讀起來簡單易懂且可以快速融入推理謎團之中。然而也有許多故事是採取「一張看不到的嘴」,隨時隨地不論登場角色便插進一些想法或敘述,這種手法可以塑造多樣面貌,也可以佈局多重角度,當然也可以讓主角以外的人的面貌更為鮮明一些,當然,扮演這張看不見的嘴是作者本身而不是主角,作者利用心理層面的敘述來補充角色說話、動作與表情之不足。

      「死亡印記」的創作法就如同上述所形容,故事線條是多線的,雖然有明顯的主角,但主角的份量並不會佔據太多篇幅,換句話說,作者讓多條故事同時進行,主角與配角們都不知道故事全貌,而作者與讀者才是掌握全局的關鍵人物,這和許多日系推理著作相較有著明顯地差異性,當然,這種表現手法有時候會流於繁瑣或虎頭蛇尾,弄巧成拙的作者會讓多線條故事糾結一團,讓讀者拋下書本棄作者與主角不顧,丹布朗的一些新作便讓我產生這種閱讀上的憤怒。

        本書採取第三人稱但是卻有多線故事的創作法,作者不時會利用「一張看不到的嘴」去補充一些角色心情和劇情伏筆,雖然是第三人稱,但本書依然有個明顯的主角-一位擁有幸福美好家庭但年輕時曾經歷過一場很大的災難的女人格蕾絲,有一天無意看到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張不屬於現實生活的照片,它至少拍攝於二十年前,照片裡有五個人,其中四人格蕾絲並不認識,然而另外一個看上去很像她的丈夫傑克,當然是年輕時的模樣。

        一開始鋪的梗相當傳統也吸引然:「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些故事,不過,有些照片的故事特別駭人,比如她手上這一張。當她丈夫看到這張照片後不到幾個小時,傑克就失蹤而不知去向。」這個故事的主軸是透過「照片」來解謎整件事,從古老照片中抽絲剝繭去尋找線索,從舊照片中的種種蛛絲馬跡去拼湊答案,讓人看的極其過癮於是;此外葛蕾絲與傑克的婚姻,變成了貫穿全書的主要軸線,也意外了成為作者佈陣誤導讀者的主要來源,本書高明高明之處正是處處有作者故意誤導的支線。

        照片對於推理而言,會讓讀者掉入「有圖有真相」的迷思,然而本書卻不停地透露出一個關鍵想法:「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作者運用照片的迷團與讀者對圖像的「不疑有他」,而創造出一連串驚奇連連的張力。

        不過本書讀起來略嫌吃力,當然和那些諾貝爾文學獎的深沉吶喊之作相較,還稱得上相當簡單啦,本書的角色相當多,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故事與故事之間的串聯,讀者的確很容易便會感到混淆不清,所以閱讀起來須要格外專心,但所幸在表面上看起來看似平凡的故事,卻總是透露出一股讓人莫名的不安,緊湊適中的節奏會讓讀者想要一口氣找到事實真相的答案才想要停止。哈蘭科本拋出了許多讓人目不暇給的謎團,卻又能合理地將繁瑣的佈局線頭與線索清楚地收攏與釐清,並且在結局一一地印證。原以為謎底就是這樣了,竟沒料到在最後幾頁整個翻盤,翻得讓人措手不及。

        本書帶有日本松本清張的風格,每個角色都擁有複雜、不堪的背景與過去,而他們為了隱瞞過往的醜陋而掉進謊言的死胡同,為了隱瞞事實只能不斷地自欺欺人甚至於殺人滅口,當所有的謎團一一攤在陽光下,不免對人生長嘆一聲不勝晞噓啊!也逼我大嘆一口濃得化不開的「造化弄人」話語。

        女主角格蕾絲這個角色營造的相當不錯,一個柔弱並帶有輕度肢體障礙的家庭主婦,一旦要挺身而出拯救家人與家庭的當下,可以如此地表現出勇者無懼的態度,我喜歡!可惜這本書的人物稍嫌龐雜,有些人物其實可以無須鋪陳,若能精簡登場的人物與減少一兩條故事的佈局,或許可以讓本書更顯得精實易讀一點。

         最後我不得不很欣賞書中那位戲份不太重要的檢察官所說過的一句話:「我喜歡打草驚蛇」,這在推理小說中是很罕見的辦案或查案手段,在此讓我略微透露書中的一個重要秘密的提示:「我喜歡打草驚蛇」,難怪我如此喜歡這句話!

        哈藍.柯本的小說懸疑刺激,佈局及結構不拖泥帶水,結尾時一定給讀者一個大驚奇,讓人很難猜到他小說的結局或答案。本書「死亡印記」應該是哈藍柯本大師所建立的推理城堡的入門磚吧!

         評:五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