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的精確度

 購買死神的精準度

  死亡,是人們唯恐避之不急的,因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只要想像你什麼都聽不到、什麼都看不到,就已經夠讓人絕望的了,當你連感覺都不存在,思考、記憶都流失了,你不存在於這世界上,痛苦、快樂都無法得到,「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死神,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似神似魔,說是神但是又帶來死亡,給人絕望無希望之感覺,說是魔又稱為神。在書裡,死神是一種對於別人毫不關心,以第三人的立場去觀看這位被選中之人是「放行」亦或是「許可」,但是他們並非直接奪走你的生命,而是先觀察你的生命一星期,在向所謂的「上級」匯報,通常是給予「許可」,但是,既然死亡是直接由「上級」所執行的,那為何還需要有死神的存在? 

  在書中,死神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並不親密,千葉(書中主角,職業死神)對於當事人只是觀察跟接近,還有得知他們對於死亡還有生命的看法,且只憑短短一星期就給予人「許可」讓人覺得顯失精準(放行幾乎沒有,所以不與討論)。可是最後每個人生命結束時,卻讓人覺得適合且洽當,像是在「死神與藤田」的故事中,雖然沒有描寫藤田的死亡,但是卻可以知道藤田貫徹了他的仁義;而在「戀愛與死神」中,荻原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嚐到了幸福的滋味,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是他卻了無遺憾。 

  那…何謂死神的精準度?七天決定人的生死,令人覺得過於短暫,可是結果卻令人心服,好像本該如此,有種冥冥之中有定數。既然「上級」什麼都知道,那派死神的行為,似乎是讓事情有個改變,或許是說,藉由死神這個角色,來讓當事人對於自己有個生命的體悟。 

  千葉在書裡說過一句話:「人類活著的大半時間,稱不上人生,充其量只是時間的流轉罷了。」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偏偏連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為了什麼而忙,都忘卻了,就像是學生,絕大多數讀書是讀給別人看的;或像是上班族,絕大多數都是賺錢然後把父母送到安養院的,很多時候剛開始的初衷都是美好的,但是最後…迷失了,忘了初衷、也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每天汲汲營營,只想說很忙很忙,但是為了什麼而忙,為了什麼而賺錢,結果變成窮得只剩下錢,因為其它什麼都沒了。 

  死亡雖然是人們所懼怕,「因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正因為失去,所以才會更讓人加以珍惜,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裡有一句話:「我們注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以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書裡莫瑞說的話:「若有必要的話,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人似乎都有一種預感,可以知道自己何時將離去,當人們越接近死亡,就越能掌握身邊的東西,生活的步調也會慢慢的緩和下來,開始會去注意我們周遭的世界,走得太快就看不到身邊美好的事物,可惜的是,當開始懂得珍惜時,我們都已沒了時間,只能讓自己去盡情體會這世界的美好,最後,接受死亡,然後,放下一切。 


You can be as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

You could swear, curse the fates,
你可以詛咒命運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
但是等到了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的放手而去。

死亡導致了我們失去所有,但是卻也讓我們珍惜所有。 




編按:這是一個讀友唸大學的兒子寫的。

 購買死神的精準度

黃國華對本書的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