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雙生石

雙生石

作者:亞伯拉罕.佛吉斯 Abraham Verghese

        作者生於一九五五年,雙親是移民至衣索比亞的印度人,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學理論與實踐系」教授兼資深副系主任。

        從作者的背景便可以一窺這本書的內容梗概,作者用個人歲月、經歷、生命與磨難雕琢出一字一句,故事以一對雙胞胎的一生為主軸,從他們生父生母、養父養母的流離顛沛說起,到雙胞胎的成長成為醫師的過程,也是一篇書寫著兩代醫生家族被迫離鄉背井、找不到自己國家土地歸屬的大河故事。

        這本書分作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雙胞胎的上一代的故事,他們從分別從印度、英國、義大利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衣索比亞,在一家名字稱為 Missing的醫院落地生根,中譯本故意將 Missing翻成失迷,字面是錯誤的,但意境卻是相當吻合,上下兩代所面臨的都是失落,雙胞胎的修女生母在分娩過程中死亡,生父受不了打擊遠走天涯,說起來故事的鋪陳還真的有點像八點檔連續劇。

       第二部份的場景在衣索比亞,還沒有閱讀本書之前,我對於她的印象還是停在1980年代的大飢荒,以及英美歌星為了籌募善款而做的大芭樂合唱經典曲『we are the world』,查了一下wiki並對照本書,才知道原來衣索比亞前後被義大利統治過兩次合計10年,但雖然只有區區十年卻對衣國的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而本書主要的背景在於衣國境內少數民族厄利垂亞人的反抗,書中和雙胞胎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加入「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的獨立運動。

        本書大部分的故事發生在1950-1974年間,而這段期間的衣索比亞現況為:
        1890年義大利侵入,宣布衣索比亞受其保護,1896年義大利被擊敗,承認衣索比亞獨立;1936年又遭義大利侵佔,二戰中義大利被擊敗,1941年衣索比亞皇帝回到首都復位,「衣索比亞」國名正式確立。一九七四年衣索比亞內戰,親蘇聯得共產黨取得政權,衣索比亞皇帝在內戰後倉皇逃離非洲。

      1950年,聯合國決定將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組成一個聯邦國家;1962年埃政府將厄利垂亞改為一省,激起厄利垂亞人反抗,隨即組織「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開展鬥爭;1991年5月,衣索比亞的親蘇聯政府被反叛武裝推翻,新政府從厄利垂亞撤軍;1993年,厄利垂亞脫離衣索比亞獨立。

        本書的第三部份的故事發生在美國,雙胞胎哥哥為了躲避政治迫害,輾轉逃到美國,故事主軸轉到主角在美國行醫的種種,敘述偏重在移民的適應性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祖國情結。

       本書篇幅高達六百多頁,厚如字典,很明顯的,前後半的文筆和敘述的流暢度的落差頗大,在衣索比亞祖國的前半段故事,很明顯地寫得有點生澀,而後半段的文筆卻有如神助,彷彿如兩個不同寫手所為,但我相信這應該是作者寫到了後半部時,文筆已經慢慢進步,再加上後半部的美國場景對於作者而言是熟悉的,而前半段的1970年代左右的東非,對作者而言是陌生的很難下筆所致吧。

        故事中的人物幾乎都是被迫離鄉背井的時代縮影,像是孿生兄弟的印度養母賀瑪因為性別歧視離開了南印的家鄉,遠渡重洋到衣索比亞的失迷(Missing)醫院擔任婦產科醫生。當她返鄉探親被父親質疑為何不在家鄉定居時,賀瑪反問:「如果我的國家需要我,為什麼他們不接受我?」雙胞胎哥哥瑪利詠因為叛國的嫌疑不得不逃到美國時,也訴說著:「我的國家折磨我、懷疑我……」。雙胞胎生父因為無法見諒於保守的衣索比亞,以及無法展現所長,只得拋妻棄子遠走高飛….本書可說是一群找尋不到自己根源、永遠都有著過客異鄉人悲哀的人物的故事。

        本書雖然擁有很主流的故事觀點(第三世界與美國之間認同),有大時代悲歡離合(從印度衣索比亞到美國),有傳統價值的闡揚(父母子女與兄弟之間的情誼),有異國風情的文學氛圍(1970年代的東非),有大河小說的架構….

       但是,對我而言,本書敘述的步調過於緩慢冗長,文風流暢度前後落差過大,字數篇幅過大(除了六百多頁以外,本書的中譯本的字體過小),雙胞胎生父連夜逃跑遠走高飛的原因也沒有交待清楚,再再對閱讀產生些許干擾,相當程度可說的上是美中不足。

        評: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