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冰淇淋女孩

冰淇淋女孩


作者:桃樂絲‧庫姆森

        作者桃樂絲‧庫姆森除了本書之外,台灣還有引進她的幾本繁體中文版小說如《我的孤兒寶貝》、《早安,陌生人》等,其中我看過《我的孤兒寶貝》,坦白說那不是我的菜,但我的習慣是會再給作者一個機會,於是挑了這本書,嚴格來說,本書《冰淇淋女孩》比起《我的孤兒寶貝》的確好看一些,雖然都類似泡泡劇的八點檔連續劇,但起碼本書探討的層面比較多,內心戲也比較細膩,更重要的是,本書至少不會爛尾。

        雖然我相信許多讀推理類小說比較多的讀者讀到一半時,隱約可以猜出其真相(如果你讀到一半以上還猜不出來,那就表示你小說讀的不夠多),但比起故事的衝擊性,真相為何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個人的專業是在財經數據,在分析事物的邏輯,所以在閱讀上自然也會流露出自己的思考邏輯,這應該就是社會科學與文學世界的不同吧,所以如果無法接受我這種一針見血與條理分明似的讀書心得,那也是彼此之間的「調性」不對吧!

        坦白說,本書的內容與鋪陳有點「八卦」味道,師生畸戀、家庭風暴、婚姻經營、男女糾葛….應該才是本書的重點,但我看到的卻不是這些,而是….

        一、罪與罰的比例原則
        到底一件殺人事件,誰才是加害者?真的受害者又是誰?社會大眾與司法會不會被媒體或輿論誤導?司法判決的輕重是根據加害者亦或是受害者?當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界線已經模糊難辨時,司法與社會應該如何處理「罪與罰」呢?

        二、自我救贖的起點與終點
        兩位冰淇淋女孩犯案時都只是青澀的荳蔻年華,她們真的必須得付出十幾年青春(一個被判刑近二十年,另一個處於長期極度恐懼狀況)去償還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小罪嗎?為何她們非得背負那麼大的救贖代價而不願意去承認自己的畸戀不過是青少年時的一時意亂情迷,從本書可以看出許多青少年的問題癥結點原來不過是「過度放大年青歲月在人生中的比例」罷了。

        三、戀童症
        本書對於戀童症行為變態者的思考與行事模式相當熟稔,相信作者下了一番工夫在資料蒐集與採訪上,但讀者無須擔心,這本書沒有那種讓人作嘔的變態行為描寫,讀者可以安心地閱讀下去。

         為何一開始我認為本書有點八卦或類似八點檔,是根據本書的結局,八點檔連續劇的編劇重點在於「讓讀者與觀眾找到救贖」而非「讓受苦的主角找到真正的救贖」,聽起來很玄,不過如果看過港劇的讀者就可以體會,明明苦痛與傷痕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寬恕與諒解,卻一定在片尾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這結局通常轉的很硬,只為了把那些入戲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觀眾帶回大團圓的「全劇終」。

       當然如果讀者是屬於那種不看推理小說的人,應該會被「真相」震懾,而大嘆人生的遭遇竟然只在方寸的「抹煞」之間。

        評:四顆星。

        7/26耕讀日記
        明天7/27我的書房就要搬家到松德路新地點,新的木桐書房將扮演著更單純的身份,新木桐書房不再喧嘩熱鬧,新木桐書房最大的目的在於催生我的人生大著「台北金融物語完結篇」、「新交易員的靈魂」以及「新人生遊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