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談到了南非地區因為AIDS病毒感染率非常高所以人口結構起了很大的變化,用圖表來看會更有感覺:

 波札那


 
 那米比亞


 
史瓦濟蘭


 辛巴威


 
 台灣
 
    把南非其中四個國家的人口金字塔與台灣比較,可以發現最大的不同點在於20~55歲(綠色至綠色)這一區間,這年齡層的人口代表一個社會的勞動力,現在的台灣雖然生育力為全球倒數前五名內,但目前仍是個勞動力充沛的社會。南非四國的人口金字塔雖呈現了未開發國家的尖塔型,但與AIDS感染率僅有1%的索馬利亞相比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索馬利亞
    
    南非四國的人口由25歲開始大幅銳減,而此趨勢持續直到40歲為止,這表示其社會最重要的一代幾乎被病魔摧毀留下數量可觀的小孩,這當然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勞動人口的巨量縮減使經濟無法成長更使問題雪上加霜。
    要觀察一個地區的經濟趨勢與結構,須從物流、金流與人流來看,其中又以人流最難分析(因為人類移居或移民成本可觀、政治障礙多且誘使遷居的生活品質參數不易量化),所以就先由人口結構來切入吧,在繼續之前先來講一個故事。
 
日本戰後的復甦與人口結構的關係
    先看一下日本的人口金字塔(不像金字塔了):

 
   
       眾所皆知日本是個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國家,所以可看到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非常可觀,也可見其15歲以下人口遠少於青壯人口。但日本與其他同樣邁入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已開發國家在人口結構上有個特殊的差異,把法國拿來與日本做個比較即可發現日本的人口結構在40~55歲之間有個「缺口」,這在世界上主要國家中可說是極為特別的現象,還有另兩個大國有著類似的結構,但那是新的故事了,晚點再說。

 
    日本55~60歲的人口最多是因為第一次嬰兒潮(Baby boomers,1947~1952出生),而缺口的成因是日本的嬰兒潮比其他國家更快結束,當法國的嬰兒潮約繼續持續個15年時,日本的嬰兒潮卻在短短的數年間即告結束,而這是日本政府刻意大規模宣導家庭計劃的人為結果,其於1948年通過的「優生保健法」亦是重要推手,結果是之後的出生率陡降四成。日本在二戰後經濟幾乎被摧毀,但日本卻能在日後快速脫離開發中國家步入已開發國家之林,雖然與其民族性與冷戰情勢使美國扶助日本有關,但還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日本特別的「人口缺口」。
    一般的開發中國家常會碰到的瓶頸是「國際收支失衡陷阱」:隨著經濟發展使出生率升高(生活條件變好使孩童夭折率下降) --> 人口持續成長 à 國內需求(消費)擴大 --> 國內資金有限使投入生產設備的資金被排擠 --> 無法產出足夠多的供給 --> 增加進口 --> 國際收支失衡擴大 --> 除了美國是世界流通貨幣($)的印鈔國故可坐視不管外,其餘小國家遲早必須抑制國內需求 --> 無意間抹殺了剛萌芽的經濟生機。可見這是一個負回饋機制,有將開發中國家鎖在原地的破壞力。
日本適時且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人口控制,日本在1960年代後其雖然有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失衡,但是在負回饋機制的中期便予以打斷使日本跳脫了陷阱,因此其出生率雖然於經濟起飛的1970年代亦跟著起飛但已無落入陷阱之虞。任何動作都有反作用力,當初將日本經濟向上推一把的人口缺口在今天卻成為其人口結構高齡化快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數倍的主因。
 
中國的人口結構與日本類似,採相同模式崛起
    開發中國家為了跳脫此陷阱,通常此時會想盡辦法引進外國直接投資來打破循環,但一般來說作用不大,如果沒有及時且正確的配套發展政策或足夠的基礎建設,外資是不做賠錢生意的。中國在這方面除了使政治「經濟正確」吸引大量外資外,其人口結構也支持中國跳脫國際收支失衡陷阱。現在中國是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也是大出口國當然沒有這個問題,但一個擁有全球人口最多的經濟體不可能永遠維持巨額出口卻保持經濟成長的,一群獅子也撐不起一隻大象,除非有另一隻大象在幫忙撐著,而今天另一隻大象的名字叫做美國,中國遲早要面對內需市場擴張才能永續經營的情況,需求是跨產業的,但一個經濟大國的供給常是偏向某些擅長產業(即比較優勢與國際分工),若那時中國內需擴張大於供給,雖然我懷疑是否會發生,但別忘了中國亦是大進口國,且經濟發展迫使產業必須向上升級後所需要的供給未必是中國所擅長提供的。
    不過現在的中國尚不須擔心這個問題,由下圖可看出其人口結構與日本非常神似,似乎正朝著相同的跳脫陷阱之路前進,不同點在於中國的人口年齡分布比日本慢了約20年,且中國在45~49歲有另一個明顯的缺口。中國45~49歲小缺口對應的是1957~1961「大躍進」,之後第二個缺口對應的是1966~1976「文化大革命」與自1978年開始實施的一胎化,而這個缺口的結束對應的是1980年代末期開始改革開放並於1990年代開始經濟起飛。所以中國與日本經濟起飛是在政治氣氛利於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在時間點上巧妙(或幸運)地配合的結果,而中國正是晚了日本20年開始經濟復興。但與日本家庭計畫不同的是,中國的人口缺口有泰半是錯誤政策下人口大量死亡的結果,今天中國能經濟崛起某種程度上可說是踩著血與骨換來的,另一個不同點在於日本是利用美蘇冷戰的政治氣氛從被佔領的戰敗國轉化成美國在東亞最可靠的盟國,而中國則是面對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的震驚而確定了今天的改革開放路線。
 --------------------------------------
中國另一個人口結構特徵在於20歲以下男女嚴重失衡,這與一胎化與重男輕女的觀念有關,且此趨勢並無減緩的趨勢,故中國的人口問題除了快速高齡化外,一胎化實施後第一批嬰兒已到適婚年齡的男性卻找不到伴侶將會有潛在的社會壓力。
---------------------------------------
 
BRICs的人口結構大不相同,是否均能跳脫「國際收支失衡陷阱」?
 



  
    從上面四張圖可以發現金磚四國的人口結構有顯著不同,巴西的人口結構與已開發國家相似極適合經濟持續擴張;俄羅斯人口結構與中國異曲同工,其中大都是政治影響的結果,其中第一個缺口(60~64歲)對應的是二戰與德國作戰死傷慘烈,至於15歲以下人口銳減與蘇聯瓦解經濟大不如前有關,但隨著經濟逐漸復甦生育率有上升趨勢,俄羅斯人口結構另一個特徵是45歲以上男女比率極度失衡陰盛陽衰(中國是30歲以下,陽盛陰衰),這與俄羅斯男性職業風險高與生活習慣不佳酗酒情況嚴重有關;至於印度的人口結構則有標準未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落入陷阱後人口爆炸的特徵,現在已有沉重人口壓力。可見除了巴西外其餘三國在人口結構上都有潛在或現在必須面臨的缺點,在預測金磚四國經濟發展時要特別注意這些異同處。把BRICs四國的一些經濟現況放在下面一起比較參考,方便大家看圖說故事。
 
 
Current Account
(
經常帳) (2006 est.)
GDP - per capita (PPP)(2006 est.)
GDP (PPP)
(2006 est.)
Brazil
$5.81 billion
$8600
$1.616 trillion
Russia
$105.3 billion
$7600
$1.723 trillion
India
-$26.4 billion
$3700
$4.042 trillion
China
$179.1 billion
$12,100
$10.000 trillion
Taiwan
$9.7 billion
$29,000
$0.668 trillion
PPP:已經購買力調整過
Source: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後記 – 懷念李國鼎,台灣需要另一個經濟工程師
    學生時代時的我一向對地理、歷史等科目有濃厚興趣,雖然高中唸的是理組只有高一有歷史與地理課但我仍很期待上課。高一的歷史老師除了講歷史發生的背景故事讓我聽的如醉如痴外有時也會分享起她的家庭生活,後來我才發現她是李國鼎的女兒。女兒及家人眼中的李國鼎與大家的印象略有不同,一樣會惹的老婆與孩子不高興,有時還很大男人,聽著這些小故事讓李國鼎在我心中多了真實感與幾分人性。後來念了物理與重讀李國鼎的文章益發覺得親切與感動,親切是發現他也是念物理的;感動於他廣闊的視野擘劃與推動了台灣經濟起飛,雖然他在老年時後悔在經濟起飛後忽略了文化與社會價值的成長,但是他待人接物的務實、堅持與虛心仍令我景仰不已。
    無奈現在台灣的政治氣氛使政府沒有一個務實且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當中國努力使政治「經濟正確」的時候我們卻一直想使經濟「政治正確」,台灣並不是沒有財經人才,但在政治領袖們無廣大的格局與開闊的胸襟時,官場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會持續發酵。此時的我,特別懷念起李國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