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原本應該是在過年期間寫的,因故就一直放到現在。也相當抱歉最近沒有好好的思考,江郎才盡差點寫不出東西來。
 
過年前,看到了Mio推出了一項功能,藉由外接TMC(Traffic Message Channel,交通資訊頻道)或是原先產品內建TMC模組,可透過FM頻道在GPS上及時接收路況,剛看到時讓我不禁百感交集,一瞬間我將思緒拉回到10年前的那個下午。大家就當作聽聽故事吧。
 
10年前,小弟還是個純樸的大學生,為了省錢加上新竹這沒有太多娛樂,整日只好與飯島愛為伍,天天快樂的用著宿網FTP片子,(ㄟ這不是重點),順帶一題,快速的宿舍網路對未來網路普及影響真的很大,讓許多人都深深的上癮在抓高品質A貨,所以對頻寬的要求有如無底洞的成長(ㄟ 這也不是重點)。
 
在大二暑假,小弟去參加一個由木柵一所大學的夏令營,主題就是科技管理與創投,其中一天下午,介紹一家公司所推出的新產品,小弟還有印象這群工程師是來自當時字形大廠華X資訊,所推出的產品就是採用「副載波」來傳輸圖像。
 
副載波也有稱作RDS(Radio Data System),簡單的說就是利用FM廣播頻道未使用部分來進行訊號傳輸,這東西其實早在90年代初期在歐洲就已經開始使用,最早是用來提供聽廣播時可以知道在聽哪台,收音機上可以show出電台名稱甚至是歌曲名稱,後來這東西應用開始擴大,廣泛的應用在交通訊息傳遞上,TMC路況服務算是使用RDS的一環,如新竹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就是採用副載波,幾年前在交大裡面還看得到,而台灣在1996年開始開放副載波的申請,當時中廣、警廣等廣播公司都有試驗過。
 
OK,歷史講完了,當時華X資訊工程師們以非常興奮的神情向我們說明這產品,還給他取一個非常勁爆的產品名稱:「大爺大」, Yes,你沒看錯就叫做大爺大,原因是當時大哥大開始流行了,為了比大哥大更好記,因此取這名字,雖然第一代產品是不可以移動<的,雖然我現在打google也找不到這東西的歷史遺跡。但當時工程團隊產品興奮的活水(or 口水?)我還是記憶猶新。
 
當時工程師們的樣品是一張類似音效卡的產品,需要插在電腦上,實際上也真的可以一邊聽著中廣的音樂,一邊透過廣播頻道在電腦螢幕上收看到畫面,雖然並非是流暢的畫面而是定格式的,但也已經讓我們這些毛頭小子驚為天人。
 
當工程師正滔滔不絕的詳述著大爺大的市場,我卻好奇著想這東西要拿來作啥?之後也有人問一樣的問題,我只記得工程師說了一個好處 – 看股票行情與收看到歌手動態資料,並大力的強調只要買了這張卡就可以免費的收看。當時就有人提問到看第四台股票和MTV台就好了,何必轉看電腦螢幕看那破破的畫面?看著工程師尷尬的表情,似乎也預期這產品的結果,一個連大學生都說服不了的資訊產品,怎去說服一般消費者?
 
那天晚上與朋友聊,都認為這產品問題多多,最大的問題是:目標市場在哪?也就是說哪種消費者會需要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畫面? 通常聽音樂的人不是手上有事情待辦就是在交通工具上r>,況且用此產品還得先開電腦,與第四台相比競爭力也差太多。
 
我們都認為產品目標市場有問題,但有啥新的目標市場?那時我兩都想到同一個市場 – 汽車,(雖然後來才知道早有相關產品正在開發),因RDS頻寬有限,能傳輸資料不大,但拿來通知駕駛路況綽綽有餘,且路況短短數條也有及時性,這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產品。那時日本車廠已經逐步導入車用螢幕,衛星導航系統也在高級車上出現,那時我們天真的認為,五年內這市場應該就會隨著車用螢幕與導航市場起飛,草草數語也就結束了這一天。從那天後我沒有再聽過大爺大這產品,副載波這名詞也消逝在我腦海中。
 
後來從 wiki才知道日本路況系統VICS從2003年起才開始正式採用FM副載波來傳輸路況資料(如果我的Dreye沒有翻譯錯的話)。這時離VICS商業運轉已經有七年之久。
 
開始寫這篇文章時不禁想到,如果這群人能持續在這產品上堅持r>,現在應該可以有一定的市場,我不知道這群人才的去處,只對產品有無限的感慨。如果產品定位更為明確,積極去找日本與歐洲市場,也許今天有不一樣的局面。同時也感慨台灣竟然經過了十年才一套簡陋的路況系統,這種政府效率扼殺多少商機?
 
看了許多文章後這一年的體悟是,任何事情都要去尋找影響這件事情的關鍵因素,也要去瞭解這件事背後的意義為何,才不至於被一堆統計數字、客戶耳語和研究報告所誤導。
 
在園區兩年給我一種深刻的感受,就是許多產品在規劃的時候都沒有經過適度的評估,所有的marketing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東西你會要嗎?要賣給誰?產品可以成功的關鍵是啥?跟既有產品有啥競爭力?價格、規格還是特有功能?能否達到簡單、便宜、好用的原則?
 
如這副載波產品,最有機會的應用就是搭配車用導航市場用,因此產品的未來相當大部分是決定在車用導航系統蓬勃發展與否,還有政府政策扶植與否,跟副載波產品功能強不強大沒有絕對必然關係,但我認為工程師當時並未想到這一點,如果當時工程師可以想到這一點,再去訂定規格,重新設計產品並且找電子大廠去投資,應該是有機會可以茁壯。
 
但我這兩年在園區的工作經驗是,只要老闆說了算,管他下面人員說破嘴,但另方面思考這種老闆散戶心態也讓台灣成為全球許多奇怪電子產品發源地,讓我們在電子展上可以一飽眼福。
 
話說回頭,個人還是看好TMC的發展潛力會隨著GPS普及而快速成長,現在GPS價格滑落到幾仟元一台(拜台廠殺價所賜),似乎又踏上了光碟機等電子產品後塵,唯有提升附加服務才能生存,日本VICS還包括停車場資訊、路況、事故發生、所需路程時間、收費資訊等,算是整合度最高的產品,水平遠超過其他國家五到七年,但可預期的是,路況資訊是GPS普及後,消費者必然會想追求的功能,FM副載波建構成本較低,涵蓋範圍也廣,適合大區域平原建設,而目前包括美國XM radio也推出這種產品(不過是用衛星頻道)。
 
但我還是認為路況系統起飛有兩個先決條件:1.GPS必須相當普及,滲透率必須相當高才會刺激消費者與業者提供路況資訊,2.這系統多半還是仰賴政府相關單位的統合資訊,因此政府政策扶植是相當重要工作(這也是我不看好台灣路況資訊整合原因),歐洲TMC也已經推廣一陣子,區域涵蓋也夠廣,只是小弟不知歐洲這邊真實使用狀況為何?但以台灣與日本經驗來看,這東西對都會區駕駛人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是一項有機會的產品,當然日後整合到GPS也是必然趨勢。
 
還是老話,小弟為菜市場觀察者,也不知台灣有哪些廠商作這咚咚,在TMC網站中有一些廠商資料,但還盼望有更多版上先進願意貢獻更多這方面的技術與相關資料。
 
James
 
歐洲TMC:
RDS:
Mio GPS:
 

 
總按:GARMIN的長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