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Jobs還是抵擋不了癌症的侵襲,再強的人都不得不對病魔低頭,這或許是上天給人們最公平的一件事,不論老少、貧富、善惡、強弱,都必須面對死亡。

  記得看Apple創辦人之一Steve Wozniak的自傳,我大致上會把Wozniak定位為工程師性格,而Jobs兼具PM與 Sales性格,這很清楚的看出兩個人的差別,不可否認的,往往具備業務性格的人,潛在的格局與發展較大。所以後來Jobs都以創意著稱,Pixar的發展也是創意的成功展現。

  我想Apple從原先「叫好不叫座」轉變成「叫好又叫座」的公司,切入消費電子領域是一個轉捩點,自從在音樂播放器擊敗sony,並且成功的用突破封閉式軟體的束縛後(itunes),自此創造了一個消費電子的巨人,舉凡蘋果成功切入的領域,都取得了市佔率的極大成功(往往超過50%,甚至7-8成),應是繼微軟與Intel形成Wintel聯盟以來,另一個主宰市場的驚人成果。

  我從來不認為Apple產品真正的為世界生產力增進多少貢獻,不過若以帶給人們的樂趣而言,那可就十分可觀了,如果統計每天有多少人在Apple的產品中花下的休閒時間(非通訊或工作相關),我想已經遠超過以前霸主Sony 。如果說Apple是個Just for fun的公司,我認為還比較適合,因為其帶給人們的功能其實早就存在,可是卻能夠在相同的領域中開創了新的一片天。會提到這點,是我對於實質貢獻看的比較嚴謹,從2000年後我覺得多數科技方面的生產力提升還是來自所謂的成本替代,也就是生產或服務轉移至低生產要素國家的過程,而不是從科技上發動,除了極少數需要大量運算的研究或研發工作外,我想單文書工作來說,5年前的機子如果沒壞現在還是綽綽有餘,唯一的瓶頸往往是軟體公司惡意行銷(升級)下被迫的更新,又或年久壞了,不過我個人倒是還有不少超過5年的電子產品,有一些慢或小問題,不過絕對的堪用的。

  全球經濟走向服務業或附加價值後,創意、創新或獨特變成了一種差異定價的必要手法,我反而會把多數所謂的創意,視為一種行銷結果,並非生產力的提升,這也是未來經濟為什麼會更加動盪的主要原因,這類的價值來至於非必需品的需求,是消費中的不穩定來源。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明明 Apple的成功應該開創了很多市場,我雖沒有實際數據可以證明,但個人卻深信它是以掠奪別人的市場為主,開創的部分反而少的多,這也是2000年以來為什麼科技產品一直沒有看到新的榮景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球絕對是少了誰一樣的在運轉,可是一些有意思或有意義的人少了,多多少少讓世界變得無聊一些,創新、創意都是讓世界更有趣的來源,這讓我不禁緬懷 Jobs,你讓世界變得有些不一樣(More funny!),是值得令人欽佩的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