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及鋼鐵

   「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什麼名堂?」

    這個問題來自於作者去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研究鳥類的演化時,與當地的政治領袖亞力對談,他對作者所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讓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終促成了這本書—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問世。

    從人類起源的分佈講到農業的發展,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是:為什麼一樣是人類,是歐洲就很早發展出文明,然後向全世界輸出文明,而不是從亞洲、非洲或美洲開始?人種的差別又在於那邊?

    第一個原因就是食物。能獲得更多的食物,才有餘力發展更多其他的技術。
從一開始大家都是狩獵-採集的型態,發展到農業出現,農業可以產生更多更穩定的糧食,就能聚集更多的人口。有穩定大量的糧食可用,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從事糧食生產的工作,才能發展出從事其他技能的專家,利用分工合作的概念
慢慢發展出一個更進步的文明。人口一多,就會發展出政治組織,才有一個(不事生產的)領導階層出現,社會的階級制度也慢慢成形。這樣一個一個最初的類似"國家" 的組織才出現在地球上,較強大的國家會開始擴張,其他還在狩獵-採集的族群只有被消滅或納入的結果。

    農業方面,一開始所有的植物當然都是野生的,跟現代我們所看到的吃到的完全是兩回事,野生的植物要用在農業生產,能夠有穩定且大量的食物產出,要經過一個馴化的過程,這個部份就是所謂的人擇。植物也會因為人擇的影響,演化成現在我們所見的糧食作物。比如現在是人類的主食最大宗的小麥、大麥、玉米、稻米等,但這些植物的原始祖先並不是像現在所見果實大、產量多、品質好的,相反的果實都是很小,也不好吃。但是因為同種的植物而基因不同也需要互相競爭,因為他所在的環境可能適合比較小棵的,可能適合生長期間比較久的,
可能適合比較乾燥氣候的....諸如此類,被人類馴化的植物大概就是找到種子大一點的,生長期間符合當地氣候狀況的,並且多加種植,收穫的量多起來到足夠讓現有的人能靠這些植物就能吃飽了的時候就算是馴化了一種農作物。那些其他種類的玉米、大麥小麥等等就在人類的選擇性的種植之下演化成適合人類需要的品種,以上這些行為可以說是農業發源的過程。

    再來就是動物的馴化。現在常見都是已經馴化的動物,像是豬、牛 、羊等,都是早就已經馴化完成了,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大型哺乳動物(重量45公斤以上),
這些動物對人類社群有非常大的影響—提供肉類、乳品、毛皮、肥料、拉車、戰爭、傳播病菌等等。而主要馴化的大型動物共14種,但是只佔所有1 百多種大型哺乳類動物的一小部分。馴化不成的原因有很多,套句書中的說法:幸福的家庭都一樣,而不幸福的家庭每個都有獨特的原因",想要馴化成功,所有的因素全部都要俱備才可以。書中將大部分動物無法馴化,歸咎出六大原因:一、飲食(要餵飽牠們需要太多的食物)二、發育速率(要很久才會長大)三、人工環境中繁殖困難(不是每個人都能演A片,動物也是)四、兇殘成性(這不用多解釋)五、容易恐慌的性情(一群狂奔的瞪羚!!)六、社群結構(習慣獨居或是搶地盤)。要想馴化成功,所有條件都得要合適,想要失敗,隨便一個變數就會造成失敗。直到現代各種專家都沒有辦法馴化更多種的動物。

    非洲雖然擁有許多種類的原生大型哺乳動物,但是沒有一種馴化成功!非洲靠得還是從歐亞大陸傳播過來才能有牛、羊、駱駝等大型動物供當地人類豢養使用,這也造成了非洲的人類社群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為從人力操作→獸力操作造成的差距非常大,擁有可以耕田的牛,可以騎乘、拉車的馬,對當時社會的發展更加快速,更不用說後來的工業化了。而在美洲以及澳洲因為大海的隔閡,甚至要再等到歐亞大陸的人類發展出航海技術才有交流的機會,也因此發展的速度要慢上許多。

    書中第三章提到的經典歷史故事中,西班牙總督皮薩羅只帶了168人,還不是什麼精銳部隊,利用先進的思想(詭計)和武力,在印加帝國幾萬人的眼前,拿下了他們的國王阿塔花普拉,並且當場在混亂中屠殺了數以千計的印加人。聽起來很扯,但是這在皮薩羅隨從的記錄中記載的很詳細。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壓倒性的差距?武器的差距當然很大,但是更大的差距在於文化。由於印加帝國沒有文字,對於他們的知識和歷史傳承是很大的障礙。對西班牙人一無所知,也沒有對應入侵者的經驗傳承下來,相較之下西班牙人有能力遠航到美洲,本身的科技就相當進步,再加上從各地征戰、歐洲發展的歷史得到的經驗,西班牙人在行動之前就已經做好詳細的計劃和準備。用計引誘印加國王出來,再設下埋伏,利用優勢的武力一舉擒獲印加國王並且屠殺他們的統治階層,讓印加帝國陷入大亂,之後等待西班牙大軍來到之後再滅了印加帝國。一個看似強大,雄霸美洲大陸的大帝國竟然這麼不堪一擊,可見當時歐美的差距有多大。
   
    歐洲人進入美洲殺人最多的倒不是戰爭,而是從歐洲帶來的病菌。病菌也和動植物一樣,因為各大洲地理環境的不同,當地存在的病菌也不同,重要的是經由人類移動帶著病菌擴散到美洲之後,美洲人對歐亞來的病菌完全沒有抵抗力,一旦有人感染就容易造成大規模流行,接著就是大規模的死亡。倖存下來的人才產生了抵抗力,經過繁衍後生出的下一代也才能抵抗這些病菌。病菌也面臨天擇,動植物身上所產生的疾病和症狀,就是細菌為了要繁殖下一代、要傳散播出去所造成的行為。重要的一點是,人類要群居才能造成傳染病有產生的機會,人類的密度不夠高,傳染病要擴散也有一定的難度。另外馴化的動物也對病菌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因為被馴化豢養的動物,跟人類的接觸更為親密。而原本只有在動物身上才會互相傳播的病菌,因為跟人類接觸的機會更多,對於病菌而言,傳播到人體上更為容易,自然會演化為人類也可以感染,再演化成人類專屬的疾病。因為細菌的基因改變很快,而且生命周期短,繁殖幾代就馬上可以出現變種,能夠很快因應生存環境的改變。其他大型的動植物演化就得要很久的時間,慢慢改變基因,無法適應環境、競爭失敗的物種就會消失。而病菌也是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原因,看看這些名字:天花、瘟疫、流行性感冒、瘧疾、愛滋病……

    再來談到文字,目前已經證實獨立發明文字的族群只有蘇美人和墨西哥印地安人,另外比較常聽到的中國和埃及,很有可能是獨立發明文字,但是目前為止考古學還沒有辦法完全證實,只能說很有可能!其他後來的文字多多少少都是借用或參考這些已發明的文字修改來的。回到社會面,要支撐這樣一個技術(發明自己的文字),必須要你的社會發展有相當的程度才有可能,最早發明出文字的用途大概也就是不出統治階層拿來記數(流水帳),或是宗教需要記載神蹟慶典等功能,統治階層不會那麼輕易就把如何使用文字教育給民眾。另一方面就是早期的文字使用起來也不方便,對於事物的定義太過簡略不明確或是寫法複雜,也有可能是統治者為了掌握文字,避免民眾太容易學習而故意將它造得模糊不清。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 Strauss)所說:古代書寫的主要目的就是"作為奴役他人之用"。這種心態到現在還是一樣,統治階層最喜歡民眾不懂的東西,有些甚至是他故意讓民眾不懂或是討厭,最明顯的就是政治。執政的政客、權力擁有者常常都說政治是黑暗、骯髒的,把政治講得愈可怕愈污穢,民眾就愈反感,讓人民不想去向他們爭取權利或監督他們的作為。這樣統治者才能長長久久,牢牢的把持手中的政治權力,這點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情形。

    書中後段的部份,作者來了一章「歐美大對抗」,比較一下歐洲(舊世界)和美洲(新世界)發展狀況不同的原因,作者歸納出三點比較明確的因素:
1.人類早就在舊世界生活
2.舊世界的糧食生產業比較發達,動植物種類比較豐富
3.舊世界的生態環境比較不妨礙交通

    很不幸的,環境決定了發展。說明白一點,是環境提供的優勢遠大於人類本身能力的差距。黑人白人黃種人本質上來說聰明才智是差不多的,而且現代的人類幾乎可以確定只有一個起源---非洲。但是經過了遷徙,人類散佈到全球各地,也慢慢因應各地的環境發展出一套自有的生存模式。因為各地生態、環境、資源的不同,影響了後續在各地定居生活的人們生活模式的差異,以及持續發展的難易度,甚至於能發展到什麼階段也都被環境給限制住了。

    當地社群發展的快慢也導致各個人類族群擴張或是縮減甚至消失在歷史中。這說明了一件事,競爭隨時都存在而缺乏資源的族群,更需要和外界多加交流,人類本身最大的能力就是學習力,能夠經由各種交流學習到更好的技術和觀念才能夠確保自身的競爭力,不會被別的族群取代或是吞併。不只是人類,所有的動植物都在競爭,有生命的東西,都在追求自己生命和族群的延續。我們要呼吸,大家競爭空氣。要吃飯,競爭食物。要喝水,競爭水源。要繁衍下一代,競爭配偶。這些行為都要跟其他的人或是動植物競爭,大家都要吃飯喝水繁衍下一代,資源夠的話當然相安無事,資源不夠的時候呢?自己必須更能適應環境、更能做出適當改變,也要能持續的進步,這樣才不容易在競爭的過程中失敗,而失敗意味著淘汰、滅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