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文章後,讓我們在談談第二個問題,音樂應該是依據電影場景為主題還是以人物為主題?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書中是以星際大戰作為解釋,配樂者為黑武士準備了他的主題曲。所以只要黑武士出現的地方,就應該播放黑武士的曲子,而這樣的原則幾乎貫穿前三部星際大戰。
 
  讓我換個台式的講法,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只要素還真出現的時候 就該要有他那首傲視半邊天的曲子,輕快中又帶點些微的傲氣。就是如此這般的呈現手法。至於這首曲子的出處,當然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搜尋。總之大霹靂可是拼貼藝術的高手呢。你說不懂什麼叫拼貼藝術,那我再白話點叫做「高級版的拷貝貼大法」。這樣是否比較平易近人了,如果你嫌這樣講太台了,不夠高檔,那參考一下,臺灣電影音樂宅男大師,藍大師的名言:
 
  「拼貼主義的真正精髓就是懂得別人的好,竊喜感動之後,進一步佔為己用,卻能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新道路。 」

  你瞧人家講的多好,大屁屁 大霹靂,就是這麼獨樹一格,另闢蹊徑阿。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新版的台灣精神?又再度扯遠了。

  簡言之,這種作法就是讓音樂配合人物,以人物為主題。如果人物得意或是神氣的時候,就把它的主題曲弄得輕快些,如果主角 "雖小" 的時候,那就把他的配樂搞得淒涼點,聽起來好像沒幾秒就要斷氣的感覺。

  但是這種作法,阿久大師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好萊塢使用這樣的方式似乎太過單純了,甚至有點過度說明。嘿嘿~~批評山姆大叔的下場就是沒了工作,但這也是阿久大師的可愛之處。他認為 「主角的主題曲不見得就會成為整部片的主題曲」,應該是要在最能表現電影主題的場景下使用該主題曲之後再變化搭配,如果不懂就多看看宮崎駿的動畫,如霍爾的移動城堡應該就能體會了,這部片子就是以一首主題曲變化搭配場景而成。
 
  至於小弟我的看法,我到是認為端看主題的應用,兩者各有巧妙不同。前者可能是以電影為中心的作法,配樂只是次要的,所以當然是簡單明白就好。這也是多數人都能很快接受的方法。但後者則是比較進階的運用,畢竟這樣的配樂方式比較困難,很多電影本身的主題性如果不夠明確,還要再搭配主題的方式去配樂,然後再依場景延伸去變化,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二月中時,我跟家中女王兩人造訪了北橫之珠,途中有段山路濃霧瀰漫,能見度較低。而車中的CD恰巧播放的魔法公主中一段音樂,恰巧與面前參天古木的景觀非常的契合,似乎是讓我們倆隨著音樂而進入了魔法的異世界。
 
  但是這首曲子之前聽的時候卻總是讓我想到兒女私情的畫面,足見音樂帶給人的感動,是依著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以及當下心情而有所變化。

  最後節錄書中的一小段與大家共同勉勵:
 
  「如果以半弔子的心態做選擇,一旦遇到嚴苛考驗時,就容易令人感到挫敗,後悔當初不該選擇這條道路。不是走在一條由衷認同的道路上,也就無法對自己所要背負的辛苦或失敗有所覺悟。」
 
  不知道大家對於投資這檔事,是否有所覺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