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是每一代的文藝青年必讀的小說家之一。在我高中時期,沒讀過金閣寺、潮騷…..是無法進入文藝青年的小團體。就像不知道鋼彈的駕駛員不足以自稱為宅是一樣的標準。或許會問,擠身蒼白的文藝青年小團體有啥好處,忍不住「嘿嘿」兩聲--
 
  在那個剛剛開放的年代,翻開書包的當下,不經意露出金閣寺的書背, 或是一本「單面向的人」,抑或是「影響雜誌」都行,馬上就能讓隔壁座白衣黑裙的女孩刮目相看(可依照需要自行替換綠衣黑裙,黃衣黑裙,當時南陽街補習班是少男少女互動較多的場所);讓你馬上從滿臉青春痘的乾扁的少年,變成玉樹臨風的才子。後面的情節當然就是滿足荷爾蒙騷動的青春期。但若露出書皮是漫畫或是寫真集,那就只能換來女孩眼神中「你很幼稚」的鄙夷目光了。
 
  轉眼間,到了居家中年的時代,三島的絕世之作-「豐饒之海」,一直塞在書櫃的最高一層, 幾年前買下它的原因應該是擺著追憶當年吧!最近總大書單上出現三島的書,引起我的目光,總大還謙辭加註大師的書沒資格評比,引起我的好奇,豐饒之海的史詩大作,就這樣,這部史詩級的小說陪我度過這次陰靄靄的農曆年。
 
  重讀厚部頭的大作之後,不禁謂嘆,三島到底是怎麼面對心靈與現實的矛盾?對抗命運無止境的糾纏,到底是多大的痛苦,必須用殘忍的手法結束自己。但是現實之中的死亡,卻與他小說中的死亡大相逕庭。

  「在旭日東昇的斷崖上,膜拜冉冉而昇的太陽..俯瞰波光閃閃的海面,在高貴的松樹下切腹--」
 
  「在他舉刀刺向自己腹部的剎那,旭日於他眼瞼內亦然冉昇」-- 奔馬
 
  但是現實中,三島衝進自衛隊切腹的場景,卻是三島以短刀切腹、腸流滿地, 負責介錯(砍頭)的森田持名刀連砍三刀,無法將三島的頭砍下,血濺四處,一片狼籍。還得換人介錯才結束三島咬牙所忍受的痛苦。死亡並不是他筆下如櫻花般瞬間凝結的美。
 
  豐饒之海就像是三島對他一生作個總交代,也是他對文學創作的挑戰。每一部的主角都是三島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三島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其生命的血肉孕育出來。像是精神分析般,解剖他自己給讀者看。或許這是他求取心靈平衡的一種自療手段,或許心靈的衝突與折磨到最後仍無法透過創作完成心靈的救贖,只能走上自裁一途。
 
  一、 死亡的命題,應該時時刻刻在三島腦中徘徊不停。奔馬中,三島清晰的刻畫,神風連保皇除奸的赤誠,最後四十多人分別自裁的決心。(這一段故事的背景,就是西南戰爭之前,也是電影最後的武士描繪的時代)
 
  主角阿勳,一個熱血愛國,心靈純粹的青年,刺殺財閥後自殺。
 
  期間三島還編演一部電影-憂國,其中有一段拍攝的手法是逼你直視青年校尉切腹情節,悲壯但另人不忍卒睹。種種跡象就已經預示三島的最終的結束生命的行動。
 
  死亡是整部書最重要的命題,三島用死亡輪迴貫穿四部小說。首部的春雪描繪的是一位才華洋溢,多感青年-清顯,為愛而殞落。清顯腋脥上的三點黑痣,是他下一世輪迴的標記;第二部奔馬,清顯轉世成阿勳,一位用純粹的生命,表達對國家天皇的熱愛, 接著在下一世轉世成同性戀的泰國公主。最終章,天人五衰, 被本多領養的邪惡心靈的少年,中斷了轉世的軌跡。而本多,跟著清顯長大的知心好友,則扮演了旁觀者的腳色。從年輕到老,執迷的在追尋清顯的轉世。
 
  三島引用佛教,隨業轉世的觀點,也借用許多維識論的論述,文中或論或議,穿插許多佛學名詞於小說中。泰國與印度,也變成小說中很重要的場景。但在這裡得慎重的說明三島必沒有體悟佛法的要義。從他最終刻意追求某種死亡的形式,毀壞肉身的做法,已經說明他並沒有習得真正的佛法。所以讀者只需將他書中對佛法相關的描述,當作是小說創作的素材即可,他雖然博學,才華奔放,但並不代表他表達的佛法是正確的,讀者不可不慎。

  二, 對生命衰老的鄙夷,對青春男體的孺慕,或是對青春肉體的謳歌,反映出三島,無法忍受肉體衰敗的傾向,清顯及其轉世都得在青春的巔峰20歲死亡。所以最後一部就直接用天人五衰為書名,第四部中,疑為轉世的安永透,則因在20歲自殺失敗,之後就如同行尸走肉般活著。一方面暗示只有透過年輕時候死亡轉世,在生命的長河中才能保有青春,另一方面,天人五衰也揭諸這種希求亦是不可得,即使是天人仍會死亡衰敗。
 
  三, 另一個重要主題,是三島的政治思想,現實中也以極右派獨尊天皇的政治傾向與行動來彰顯其思想與行動並重的人。這一部分國家主義的論述也是三島最為外界所批評之處。第二部奔馬,如同一部英雄小說,對此有詳實的闡述。
 
  四, 同性戀的主題,書中字裡行間就已經透漏這樣的情慾線索,例如描述清顯脫俗之美,凝視阿勳練劍時混雜男性荷爾蒙的汗珠,就已經作了情慾的告白。本多的好友慶子與泰國公主亦是用女同性戀的方式出現。現實中的三島並沒有真的出櫃,但是可以從另一部「假面的告白」得到印證。
 
  五, 而本多這個角色從十八演到八十多歲,並以他為全部書的終點,後兩部基本也以他為主角,一個表面理性現實,內在卻幽暗虛無的腳色,也暗示他是社會價值體系衝突的縮影。先用旁觀者的姿態出現,卻想要干擾清顯及其轉世者的命運,想參與其中,然終致失敗。最後結尾,本多去見已經是住持的聰子(清顯的戀人),而聰子卻否認清顯的存在,也呼應生命虛幻如夢的詮釋,全書嘎然而止。
 
  畢竟這部大河小說內容博雜,只能先就連貫起來的主題以自己的體會作簡要的闡述。若想了解認識三島的思想與文學,豐饒之海確實是必讀之冊。若是想欣賞三島的文學,我還是會建議從金閣寺,潮騷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