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曆的閏年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如果你是個沒有耐心的人就請直接看結論免得頭暈! 
  (因版面問題,僅算到小數點2或3位數及4捨5入法)
 
  地球繞太陽一圈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年。也就是一個回歸年,大約是365.24天,跟我們一般所認知的一年有365天,差了0.24天,也就是一年應該是365天又5.81個小時。
 
  因此每經過四年後便多出了約0.97天,也就是23.25小時,相當於一天的時間,這也就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每四年就會碰到一次閏年,然後我們就會在二月時多加一天,所以閏年時二月就會有二十九天
 
  問題來了,每四年我們會多給一天,可是實際上四年才多0.97天而已啊!不到一天啊!我們每隔四年就多給了0.03天,因此一百年便多給了0.78天, 所以我們在每個世紀的整數年不閏,也就是每一百年只閏24次,看到這應該會有點頭暈了吧!
 
  一年有365.24天,一百年就是36524.22天,36524.22-36500=24.22所以大約只能閏24次,那每過一百年不就有0.22天消失了嗎?0.219 x 4=0.876天,所以聰明的曆法學家們,每遇四百年就會多給一次閏年,即四百年有97個閏年(24*4+1=96)。
 
  如果你很有耐心的看到這,聰明的你會發現每四百年我們不就又多了0.124天了嗎(1-0.876=0.214)?那又要怎麼解決呢?0.124 x 10=1.24天,即每四千年我們就又多了1.24天,所以每遇四千年我們就會少給一次閏年,即四千年有969個閏年(97 x10-1=969)。
 
  那多出來的0.24天要怎麼辦呢?每隔四千年才多0.24天,已經是相當精準的了,就別太計較了吧!,若你有耐心看到這,就把這問題交給你這聰明的曆法學家解決囉!
 
  結論:
  遇四的倍數年閏,例如:1992、1996、2004年,為4的倍數,是閏年
  遇一百的倍數年不閏,例如:1800、1900、2100年,為100的倍數不閏年
  遇四百的倍數年閏,例如:1600、2000、2400年,為400的倍數,是閏年。
  遇四千的倍數不閏,例如:4000、8000、12000年,為4000的倍數,不閏年。

 
 
  農曆的閏月怎麼來的? 
 
  農曆是依照月亮圓缺規律所制定的,每個朔望月大約是29.53天,因此將農曆定為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十二個月只有29.50 x 12=354.367天,為了使農曆一年的天數和國曆回歸年的天數接近,採用十九年加七個閏月的辦法。國曆十九年是365.24 x 19=6939.60天,農曆十九年(加上了增添的七個閏月)是354.367 x 19+7 x 29.53=約6939.69天。兩種曆法在十九年中只差了0.087天左右,可說是相當精準了。所以農曆在每十九年當中會出現七個閏月,大概每兩、三年就會出現一個閏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