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元教授有本「找尋心中那把尺」的經濟散文小品,探討一些經濟、社會問題。其中對於大學生的四問「準備好了?有多少耐心?瞭解事物本質?要採取什麼手段?」蠻有意思的。

1. 你準備好了嗎? 

        這讓人想到之前總統選舉的「準備好了」文宣,真是說比做容易的實例。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有事前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如果細想一定會經常汗顏,窮極己力能有多少事可以自稱準備好了? 如果我們秉持著試誤的精神,以自省為經驗累積,以過必少犯自勉,相信即使不言準備好了,也有足夠的信心去接受各種挑戰。如果事前就想斷定勝敗,而以所謂的科學方法(例如演繹、歸納等)得到的結論,當作準備好了沒的依據,這樣真的做到準備好了? 還是這只是算「包裝好了」? 

        若不幸敗了,是科學、邏輯誤了我們,還是根本沒敗,是市場、環境、敵人的錯,事前都想清楚了,錯了就沒有太大責任? 此二者思維沒有對錯,全都是自我選擇,沒有標準答案。

2. 你有多少耐心?

        作者主要以學生常一時奮起而為,卻事過境遷的前後不一致,如同美國六十年代的嘻皮,今安在哉? 其實人最難的考驗就是時間的洗禮,這不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這麼簡單,而是伴隨著人事變遷、年華老去,人如何保有初衷,一直為自己所認為的真理奮鬥不懈,不被社會這大染缸所影響。

        我想不變的只有人性,想法經常在變,喜好時常在變,多數的我們都避不掉凱因斯所言: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ied. 所以我們的大腦都不能免除短視近利,個人或許能夠克服,群體的多數只會形成所謂「共識」,多是知行不合一的共識。

3. 你能瞭解事物的本質?

        作者提出「馬後砲」的後見之明來告誡學生,不要常陷入成見,而徒有一顆炙熱的心,少了一顆冷靜的心。我們不也時常陷入這樣的情境? 常沒想清楚或沒經設想,就發表高論,說的一派輕鬆容易,但真的是這樣嗎?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批評政治,自己真的能夠做的比較好嗎? 還是如同某個不入流的政客所言:「走一個滲尿的,來一個滲屎的」。哈!真是個傳神的比喻,原來都是在比爛,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本質嗎? 其實若真正去思考政治的本質,就會避而遠之,因為「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權力又往往擺脫不了金錢糾紛。權力與金錢是我們人類兩大天敵,難以抵擋的弱點,從古至今只有所謂的聖賢能遠之,其他人都在換了位置時候,同時換了腦袋,這就是人性的本質,差別只在於什麼時候能夠清醒過來。

4. 我們要採取什麼手段?

        其實沒有一成不變的通則可以遵循,如同股市必勝法則,沒有聖杯可以追尋。所謂的定理都僅是未推翻的道理,或僅僅適用於當前地球,或在某些前提假設下才會成立。我們可能只適合用以下方式去應對:用歸納法的精神,在沒看見黑天鵝出現之前,暫時相信世上多數是白天鵝,把誤差的可能考慮進來,就能夠在極端事件出現時,能坦然接受現實,不會慌亂,而不是兩手一攤,說著天亡我也,或言百年難得一見的倒楣事怎麼這麼常出現! 只要能在多做多錯下學到教訓,還需要什麼手段(方法)嗎? 去執行不就知道了。

        這四個問題會不斷出現在我們周圍,我們有回答的把握了嗎?我認為不用管答案,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行而後知,從而逐漸轉變成知行合一,這就是我想用的手段、方法。
        
        其實經濟學不過是個思考的學問,用一些”原則”試著去回答社會、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只有「當下比較好」,沒有「馬上好、最好」,而且注意是當下,未來依舊未知,我們一直在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有選擇解,沒有最佳解,理想國不也從來沒出現過,忘了柏拉圖均衡吧!

        經濟學中的寇斯定理:只要沒有交易成本(外部不均衡)就會達到分配效率。這如同力學中,只要沒有阻力,運動中的物體會一直運行下去,但是這有說等於沒說,畢竟我們不是活在真空中,生活處處有摩擦(不效率),這就是所謂實務(現實)。

        我們最好的處世之道,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因不確定的本質而放棄,也不會妄想去找出完美答案,我所認知的經濟學即是如此:不完美下的真實。

      總按:本文的「準備好了」文字乃很普通的四個繁體中文之組合,完全沒有對當道不敬或反諷之意,請金*會偉大的阿樹師與英明的阿珠師不要太認真,我們真的沒有把「準備好了」給污名化,更沒有從競選口號中抄襲之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