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的籃球,也許永遠不能像棒球一樣,出了許多可以向世界最高殿堂叩關的選手,但有些人卻在台灣的土地上,堅守本分、默默的在這片園地耕耘。或許後來他們沒有了鎂光燈的照耀,但他們對運動的熱愛與堅持,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


  棒球界的棒球先生是李居明,其實到現在我還是有點搞不懂為什麼他被稱為棒球先生,但如果同樣的稱謂,籃球界要選一位選手,那一定非周俊三莫屬。

  大部分運動員的生活一向都「多采多姿」,無論國內外都一樣,從以前到現在,總是聽到某些球員玩的很「燦爛」,非常不辜負老天賜予他的「天賦」,雖然不至於對他們場上的形象幻滅,但身為一個球迷,我看球的立場是「別把場外的事情帶進球場內」,只要場上神勇,場外如何「勇猛頑強」都無所謂,別玩到上球場軟手軟腳軟趴趴,讓球迷見笑就好。

  但那麼多年過去,我卻從來沒聽過周俊三有什麼「花邊新聞」或八卦,場上奮力作戰,場下謙和有禮、舉止得宜,個性幽默會唱歌,又很顧家,壓根兒是個完美的新好男人。我從來沒有嫉妒過任何人,但寫到這邊我突然覺得老天怎麼那麼不公平,好的優點全都給了這個人,簡直就是「籃球界的林志玲」。



  啊!我想到他有缺點了,就是:「他沒有180」。這勉強也可以算個缺點吧,老天果然還是公平的!(硬要讓心態平衡些就是了....。)

  在「籃球雜誌」還未停刊前,我買的第一本籃球雜誌是瓊斯盃特輯,裡頭有一張大大的照片,就是周俊三在籃下過人傳球的模樣,那一年是1990年,他拿下該屆的助攻王,這是我認識籃球的開始外,腦海中也把「助攻」和「周俊三」三個字劃下等號,講到助攻,就會想到周俊三。




  (很多熟悉的名字都在上面)


  (助攻王周俊三)

  而他,在往後的生涯裡,也用助攻寫下了一頁頁精彩的日記。CBA元年到三年助攻王、大陸甲A聯賽01-02、02-03助攻王,證明了他的傳球本事,無論在亞洲哪個層級的比賽,都能暢行無阻,更證明亞籃總會1998頒給他「亞洲最佳後衛」這個頭銜,絕非浪得虛名。

  但如果只把周俊三想成一個只會助攻的控球,就太低估他了。

  在CBA時期,他是個「體能勁爆」的控球後衛。過去台灣的控球,總是標準化,體型與體能不需突出,只要做好防守、供輸與節奏掌握,偶而來個冷箭就夠了,完全不需在敵陣中殺進殺出。

  但阿三不同,他不是這種「標準化」的後衛。他有良好的體能條件,除了體力充沛、每場通常都打最久外,彈性很好是他最大的特點。他的彈性好到什麼地步?有個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幸福當時有個彈性很好的洋將叫安東尼,身高198,很會跳,快攻總是喜歡用扣籃做終結。某次阿三和他爭球後jump ball,也許對方覺得光身高就贏24公分,隨便跳都贏,於是很漫不經心的跳球,但一個未盡全力的跳跳人怎麼可能爭的贏出全力的小跳跳人?於是球被阿三撥走,宏國得到球權,安東尼也就一臉糗樣的慢跑回防。

  打球時最忌小看身高矮的矮將。矮將之所以能在球場上生存,一定有他們的獨門絕技或特點。因為有良好的彈性,所以就算對方比較高,快攻一對一也未必佔的到便宜。最常看到的畫面,就是阿三一個人在籃下原地高高跳起、雙手高舉阻擋對方上籃,雖然不是每次都靈光,不過對方放槍也很常見,每當對方這種時刻放槍,他們的心裡應該是想:「怎麼這傢伙可以跳那麼高?害我嚇到手軟。」



  你嚇到球迷可不驚訝啊,因為他彈性很好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

  由於有這樣優異的體能條件,當時的他有兩個獨門絕技:「橫移跳投」與「後仰投籃」。後者令人望塵莫及,前者令人覺得「噁心」。

  阿三的後仰跳投,主要來自切入後,面對禁區球員怕被封阻,或是切入沒有擺脫對手,在禁區附近墊步拔起後仰。體能條件好的球員,這種招式司空見慣,但在國內幾乎沒有看過哪個矮將,有這種體能條件一再使用,所以看了總是驚訝不已。

  但橫移跳投這種技術,難度和後仰跳投比起來更高。

  打過籃球的都知道,如果要橫移跳投,出手絕對不能朝向籃框,因為慣性定律的關係,球飛行的弧線橫移方向,會和身體移動的方向一致,朝籃框投絕對碰不到框,而一般投籃可瞄籃框,有實體在等於有瞄準點,橫移跳投沒有實體可參考瞄準,因此只能靠球感決定出手的點。

  阿三大部分都是在兩邊四十五度角切入,然後接近兩邊底線,墊步、跳起、橫移、出手,防守者在下面追趕還有餘力,但起跳的方向居然還是往外遠離防守者,並非原地,要封阻就更顯得困難。甚至還有見過在三分線外用這招進球,距離更遠、難度更高還能進球,只能用「噁心」來形容這招的犀利程度。

  在勁爆體能下,阿三也有犀利的外線投射能力。在CBA四年曾得過三分球王,古吉雄教練也說過,除了注意助攻外,準確的外線也是阿三的一大賣點。但勁爆體能下的得分能力,與捨己助人的助攻能力同時存在體內,反而變成一種矛盾。



  要得分,球得在手上才能投籃;要助攻,球也得在手上才能傳球。身為球隊指揮官的的阿三,曾被外界批評持球時間太久、太黏球;也曾被批評太刻意追求助攻,該出手的時候反而不出手。因為太黏球,所以當時可看到阿三切太深,跳起來找人的時候找不到,反倒失誤。當時也許是對自己體能與技術上的信心,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盲點而不自知。



  CBA時期的阿三有這樣的缺點,但之後呢?黏球、刻意追求助攻的批評消失不見,反而轉變成現在我們所認識的阿三:「傳球精準、發動攻勢有條不紊、快慢得宜」。歲月的歷練,讓阿三的功力更上層樓,但相對的,過人的體能條件也隨著歲月漸漸消退,當體能條件不再,「鬥智不鬥力」的轉變,明顯的從阿三身上看的出來,只要判斷快一步,仍然可以應付許多年輕莽撞的對手。

  場上的阿三充滿鬥志,每分每秒為了球隊勝利努力,儘管汲汲於得勝,但他在場上享受比賽的態度,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有兩件趣事可以在這裡提一下。有次阿三在場邊披著毛巾等著上場,當蜂鳴器響了要換人時,阿三把毛巾拋給交換下場的球員,原本的用意是希望隊友幫忙拿回休息區,但居然好死不死,丟到了裁判的頭上....阿三很不好意思的笑著,把裁判頭上的毛巾拿下,這段插曲,逗翻了全場的觀眾,讓大家都笑翻了。另一件則是阿三會趁對手五人在場上,圍一小圈,然後湊過去跟他們一起開會、聽他們說些什麼,還會幫忙答腔出意見,對手跟觀眾看到,也被逗笑了。


  (在韓國比賽中吃了泡菜,場下也要吃泡菜 in 1995)

  自己曾有過比賽的經驗,也思考過究竟怎樣的比賽態度對運動表現較好,經過試驗後,發現用享受的態度去面對,該放鬆時輕鬆,該認真時集中注意力,這樣的運動表現最好。

  在場上收放自如,是阿三令人佩服的地方。自己摸索了許久,卻忘了自己看過這個好例子可仿效,真是白白浪費尋找答案的時間。

  籃球是長人的運動,只要長的高,就先贏一半。一個先天身材不突出的球員,卻能在球場上縱橫二十餘年,力抗對手、抵抗時間的流逝,光是這點就能讓球迷激賞。身為球迷,我們也很有福氣,能體驗到他獨特的籃球智慧。從「龍三連線」到「樑三連線」,永遠不變的,是周俊三有如藝術品般,分毫不差美妙的傳球,陪伴著我們看球的時光。



  生命中,身邊的人總是來來去去,只有老朋友能夠讓人會心一笑,回憶到過去美好的時光。雖然我不認識你,但你就像我的老朋友一般,陪伴著我度過那些慘綠年少;也因為有你,熱愛運動的我,才能有那麼多觀賞球賽繽紛的回憶。

  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謝謝你。謝謝你,周俊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