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今(102)年起上市櫃公司必根據新的IFRS的規定每季公佈所謂的 「綜合損益表」,雖然有些新的財會科目以及新的報表編制方式,但對於資運用上的分析方法,絕大多數予以往的方法相同,略有不同的地方在於某些科目數字的挪移,我們就以久元(6261)102年第一季的綜合損益表來作分析與拆解: 

1150783433.jpg  

       在損益表的上半部,包括從營業收入到營業利益這幾項最根本的結構,唯一改變的是「營業收入」這一項,從今年起,綜合損益表中一律只公佈「合併營收」,以及合併子公司財務數據後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和營業利益。但事實上,除非沒有子公司合併營收的公司,絕大部分的上市櫃公司在以往早就已經公布合併報表,所以對多數公司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第二個不同點在於新制報表中有項「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這聽起來很饒舌,但其實就是原來的「淨匯兌損益」,只是,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新制報表將匯兌損益從營業外收支項下移開,與本業進出貨有關的部份移到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與本業無關的部份列在「其他綜合損益類」。 換句話說,未來判讀公司的本業獲利經營績效,營業利益率這項指標更能清楚的表彰公司的本業獲利能力


       第三個不同點在於新制綜合損益表中有項「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這就有趣了,所謂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定義請讀者去參閱拙作《財務自由的講堂》的203頁。在以往2009年到2012年,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之「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評價損益是列為「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的增減科目,以久元(6261)為例,請看圖二,如今新的報表中,將「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從股東權益表移到損益表,但事實上,這項改變不過只是還原以往的舊制,新的綜合損益表中,將更真實呈現公司的真實損益,以免一些不肖公司將鉅額的轉投資虧損藏在股東權益減項來魚目混珠,但另一方面,未來上市櫃公司每季損益恐將受到金融市場資產價值的起伏而增加其波動性。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認為,資訊的更公開透明比起損益波動性與否重要許多!  

 圖二:舊制的資產負債表

1150783434.jpg  



       第四個不同點在於增加了「綜合損益總額歸屬表」,又分為「母公司業主(綜合損益)」與「非控制權益(綜合損益)」。 

       這其實就是把少數股權所分配的損益從合併損益中排開,所謂的合併報表簡單說就是將子公司財務會計科目的100%的金額加總到母公司報表裡頭,然而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並非一定是持有100%,所以子公司股權中當中非屬母公司持有的部份便稱為『少數股權』,然而在綜合損益表中,從營業收入、營業費用..一直到營業外收支等各項數字卻已經都將母子公司之全數財務數字加總,所以在計算真正屬於母公司損益時,必須將少數股權的損益排除,而新制的損益表中也從善如流將非控制權益的部份列出,最後在計算每股損益時將之排除,畢竟,投資人所持有的是母公司的股票。 

       當然,新制的新規定不單單只有這些,但我認為在投資需求上的財務分析運用,上述幾項是比較重要的,其他部份並不會對基本面的解讀造成多少影響,於是我便將之簡化成上面幾點。  

      最後,由於才疏學淺的我並非財務分析的學者也非會計師,若有遺漏重要影響數或表達有誤,也請包涵和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