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毫無投資參考意義的每股淨值

      所謂每股淨值,是指企業在變賣所有資產,並償付債權人債務後所剩餘的部份。觀念上,是公司可以分配給每一股(普通股)股東的金額。每股淨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股東權益-特別股股東權益)/ 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

       每股淨值屬於公司的歷史落後資訊,在投資抉擇上的用處其實根本不大,但是偏偏有許多投資人甚至專業媒體鼓吹所謂的淨值投資法,經常聽到「都已經跌破淨值了還會跌到哪裡去嗎?」或是「股價跌破淨值就是長線的買點降臨」之類的謬論,糟糕的是,多數投資人對此還深信不疑。

        股東權益=資產減負債

        所以這裡產生了幾個問題:
        1、 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的金額到底合理嗎?短投資的子公司公平價值為何?存貨的帳面價值公允嗎?應收帳款全數可以回收嗎?固定資產的剩餘價值和生產效能?無形資產到底有沒有價值?….
        2、 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有沒有真實反應呢?有沒有表列外的負債?子公司或孫工司的負債有沒有照實記載?
        3、 股東權益項下的評價損失公允嗎?
        4、 固定資產的產能與效能是否跟上產業腳步?其中有沒有那種早已經無法有效生產最新產品的老舊生產線(如面板的二代到四代廠)?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造成淨值或股東權益的可參考性大為降低,早已無法真實反映公司的真正價值,即便淨值可以充分反應,但由於每股淨值屬於落後資訊,宛如棒球隊的後援投手,如果球隊沒有強力的打擊攻下分數領先對手,每次比賽都呈現落後,擁有再強的救援投手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廢話不多說,舉一些例證來說明,如果一家公司不具成長性與穩定性,股價跌破淨值根本不是所謂的買點,不論是短中長期:

1、 環泥:從上個世紀跌破淨值至今十五年,股價從未有效站穩每股淨值,別以為環泥沒賺錢,她近十年來可是年年賺錢呢!
 
2、 卜蜂:股價從97年跌破淨值後至今,就再也沒有漲回淨值之上,而該公司從94年-100年之間年年有淨利,並非虧損之公司,竟然股價長期處於淨值之下。
 
3、 亞化:股價從97年跌破每股淨值之後,就再也沒有重返淨值以上,別以為她是間虧損公司,亞化從98到100年這三年的年平均eps達1.32元,可見跌破淨值並非長線買點。
 
4、 力麗:股價從97年跌破每股淨值之後,每股淨值反成為股價上漲的壓利所在,該公司從98年起連續三年賺錢,股價卻連淨值都站不上。
 
5、 力鵬:這家公司更是代表作,其股價從88年就已經跌破每股淨值,十幾年來只有少數不到5%的交易日站上淨值之上,跌破淨值非但不是買點,反而讓淨值成為長線放空的絕佳指標。
 
6、 東元:94-100年連續七年賺錢的老牌績優公司,其董事長之胞兄還曾經出任過閣揆,這樣的公司竟然也是連淨值都漲不上去,東元的股價從97年跌破淨值之後,四年多以來其股價就長期委身於淨值之下,偶有幾天站上每股淨值卻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當然這種跌破淨值之後其股價就處於長期低迷的例證實在是多到族繁不及備載,尤其是半導體、面板和PC產業的上市櫃公司,讀者可以自行去找尋這類的公司來印證上述的論點。

    或許換一種說法來解釋淨值與股價之間的關係,試問,如果是一家好公司,她的股價怎麼會跌到接近甚至跌破淨值呢?大立光、統一超、台積電、台肅四寶、宏達電、聯發科......有相當多的公司就算碰到天崩地裂的大利空,也不可能跌到淨值附近,投資人又何苦在臭氣熏天垃圾堆中尋找黃金呢?


   小結論:股價跌破淨值並非什麼長線買點,低於淨值的股價也不要替他打抱不平,股價有沒有被低估或誤殺還是得看其營利淨利與營收的成長性,不具長期成長性的公司,股價跌破所謂的淨值,不過只是合乎股價的自然定律罷了,至於什麼是股價的自然定律

      不具長期成長性的公司,其股價長期終究得向每股淨值甚至每股面額靠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