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財務數字的分析,除了要檢視所謂的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以外,當然還要去檢視一家公司的營業成績,一家公司的最主要也是第一份營業成績單就是每個月的營業收入,為什麼要去檢驗每個月營業收入呢?那是因為財務報表是每季公佈一次,一到四季的財務報表的公佈期間分別是,4/30、8/30、10/30以及隔年的4/30,很顯然地,財務報表的公佈時間具有落後性,除非上市公司願意提早向媒體透露,或者你是位所謂的內部人士,否則一家公司財務報表的公佈在相當程度是屬於「歷史資料」了,雖然財報對於長期投資者具有關鍵性的多空決定因素,但是若可以找到比財報更新更快的資料,豈不可以提早一步去揣測或預估一家企業的營業消長與榮枯呢?

        這個數字就是每個月的營業收入,當然若有合併營收的話就請用合併營收來當預估的基礎,許多投資人相當納悶的是,明明一家公司的營收還是處於創歷史新高的階段,為何股價會漲不動甚至於已經步入空頭?

        答案在於股價反映的一家公司「進步的程度」或「退步的程度」,如果一家公司的進步幅度已經到了「進無可進」的地步,那或許就已經到了中長期的「成長極限」,股價的表現自然會讓投資人失望,反之,當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階段,雖然她的營業收入的絕對數字還處於歷史低水位區,這時候她的股價恐怕已經打底完成蠢蠢欲動甚至已經默默地上漲一大段了。

       有一個辦法可以從營收的數字變化去判斷這種微妙的變化,那就是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收年增率從高檔滑落且三個月內不再創新高的話,就有可能步入了成長極限,相反的,若營業收入年增率從低檔往上攀升,且未來連續三個月的營收年增率不再跌破低檔年增率,此時,該公司的營運就可能進入所謂「否極泰來」的順境了。

        回到投資人更關心的股價上,以健鼎這家公司為例,從95年以後一直到96年的8月為止,她的合併營收年增率呈現一個不斷攀升的狀況,股價也從95年起就一路緩步上漲,由90元大漲到180元;然而當96年11月的合併營收公佈後便發現其年增率已經三個月走緩且無法突破96年8月的42%,投資人看到這個訊號便可從容地在營收發佈日(96年12月上旬)以每股120元左右賣出持股。







        從96年8月以後,可以清楚地看到健鼎的合併營收年增率就逐逐下滑,股價也從高點的181元大跌一年到25.75元,懂得用營收年增率的消長來作為賣出依據的健鼎投資人,起碼可以避開這波大跌的風險。

        緊接著,我們可以看到健鼎在97年12月交出一個爛到爆的成績單:「-35%的合併營收年增率」的成績後,從98年1到4月,就再也沒有出現更爛的營收年增率,懂得這個方法的投資人便可以從容的在營收公佈日的時後,在58-62元的價位重回健鼎的投資行列。之後健鼎的合併營收年增率便一路攀高至98年12月的92%,股價當然也是大漲小回的來到119.5元(99/1/13);於是我們又看到99年4月公佈的合併營收年增率是36%,這已經是從2009年12月以來,連續三個月的年增率無法突破高點了,用一種保守的角度來檢視的話,或許有可能來到成長極限的位置,投資人可以在99年4月營收公佈的五月上中旬,用105-110元左右的價位賣出持股。包含配股配息的話,投資報酬率差不多是100%上下。

        用這種營收年增率來提早判斷一家公司的營運消長,並進而決定投資進出的方法,有三種限制:

        一是必須把一、二月的營收數字加起來看,因為一二月是農曆年的月份。
        二是如果有合併營收的公司,千萬要用合併營收的年增率來當成判斷標準。
        三是這種方法並無法適用所有的上市櫃公司,通常中小型股本公司、金融業、轉投資比重過高的公司便無法適用。

        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中有許多公司具有這種「可分析性」,投資人必須檢視手中持股或想要投資的公司,其過去的營收能否找到類似像健鼎這種規律性,如果一家公司過去的營收成長率和股價之間具有如健鼎一般的相關性,那麼就不彷用這種營收年增率的方法去做為長期投資進出的依據之一。

         p.s.此文將收錄在2010年9月新書"鈔票的重量"或"交易員的探索"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