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報紙採訪後似乎也沒有成名的感覺,爽一下就好了,每天該做的功課還是要作,從一堆極為枯燥的數字中尋找一些掛牌公司的蛛絲馬跡,本就是我該做的志業之一,今天沒有什麼靈感寫一些興奮活水的投資筆記,我從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前淨利達6元以上的公司,去解讀所謂的三高電子股,在以往宏達電與茂迪竄出之前,其實他們就已經有其相當的獲利與本質,而非突然從天而降的,

        然後我用今天的收盤價去算前三季的比益比,再輔佐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製作了下列這張表,我最右邊那個數值是ROE除以本益比,這不是什麼財務分析的數字或比率,只是我的想法是,本益比越低,ROE越高,應該代表著獲利越可能被低估


   

   接下來,我將這個數值的前20名擷取出來,重新作個排序如下表:
 

 


       然後我把前二十名的公司,其第三季稅前淨利成長率給找出來(與去年同期比),這樣就容易再將獲利已經開始鈍化的公司給剔除掉,



        其中的威剛,長華,崇越電與華宏屬於代理商,本來就只能用比較低的本益比去評價,而茂訊,奇偶,振樺電,矽創,陞泰似乎又失去一些盈餘成長的動能;剩下的一些公司就是這種方法下的一群選股範圍,當然還要輔佐其他的數據去做判別

        最後我不是報明牌,剔除後的公司還是要看其長期產業的基本發展,如景碩面臨同業的產能大量開出,威力盟的CCFL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被LED世代交替,.........我只是將眾多的選股方法的其中一種,作一個邏輯推論,請別看我的結論,而是看其中推演的邏輯;

        其他還是要再搭配十月的營業收入,毛利率,營益率的變動,以及資產負載表中的應收帳款與存貨變動,以及現金流量表面的營運資金狀況.....評價方式極為複雜,而不是如媒體經常刊登的"毛利率成長前二十檔個股","本益比最低的20檔公司"或"稅前淨利成長率最高的前20檔公司"....等等的單一數據就可以了解財報的全貌;大家一起努力下功課,免得在投資的大海中慘遭滅頂

        P.S.宏達電漏植進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