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ETF投資的概念逐漸盛行,投資人漸漸脫離主動式基金投資,追求打敗大盤的理財觀念,並且漸漸體會到手續費、管理費用對投資績效影響之重大。然而台灣市場上ETF發行量不多,一般而言以台灣50、寶來金融、台灣中型100、台灣高股息等四檔流動性較佳,而分別代表不同型態的投資哲學與概念,本文旨在上述四檔ETF的投資績效與優劣,並非推薦買進特定基金,至於為何僅針對寶來發行之基金作探討,我想讀者可以先參考富邦ETF的流動性吧!

累積績效評比
    不免俗的,投資人一定最關心這四檔基金,誰的投資報酬率最好,因此筆者收集2008.1~2011.5的月報酬資料,作為參考,選此期間除了是因為台灣高股息08年才上市,需有同等的比較基準點,此外這段期間台股經歷9000點-4000點-9000點的循環作為績效評比也許再好不過。


    透過上圖可以發現,台灣中型100是績效最差的,而台灣高股息是績效最好的,此外,還可發現金融股儘管有著許多利多與題材,事實上仍尚未回到海嘯前的高點。
    也許結果有些出乎人意外之外,在一般的認知下,投資台灣50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台灣50績效不如台灣高股息,更殘酷的是,台灣50的規模達5百億,台灣高股息規模不到30億,也因此,台灣高股息的管理理費,交易費等比台灣50高出約0.3%,那麼,台灣高股息的優勢究竟在哪呢?

投資比重分析
    台灣50的追蹤標的是台灣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但這樣的投資策略會出現一些問題。

1. 投資標的夠分散嗎?
    美國最成功的ETF 標普500,是將資產分散至500家公司,相較之下台灣只有50家,略顯太少,加上台灣的產業過度集中於金融、電子,產業風險難以有效分散。

2. 大公司就不會就入衰退嗎?
    以電子業為例,代工毛利率越來越低,雙D產業前景不明,高獲利。IC設計也遇到智財權的障礙,市值選股的方式,頂多似乎僅能避開倒閉風險,對於公司的前景,以及獲利穩定度較難以掌握。當然,就個人觀點,筆者最不滿的就是投資台灣50等於被迫將15%的資金投資於金融類股,筆者認為台灣的金融類股競爭力不高,壽險端國內債券市場沒有適合的標的,投資國外又容易受到匯率波動;投信端的高手續費商品無異殺雞取卵;商銀端由於低利政策,利差無法擴大,爛頭寸過多;證券端經濟、承銷已經進入紅海市場,自營業務獲利也並非恆常,總結起來,筆者實在不喜歡投資金融股。這也是筆者不打算介紹寶來金融ETF之故,集中投資於單一產業,且為競爭力不高之產業。

台灣50資產配置表

 
    另外,從台灣50的前五大持股可以發現,其占基金總規模高達42%,可能較無法有效規避產業風險以及個股風險.甚至可能有許多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比台灣50更為分散呢。

    如下表所述台積電占投資比重近15%,而台灣50投資於半導體產業約21%,如此一來,台積電幾乎已是半導體產業的表率,台積電好則好矣,若公司遭遇不測風雲,分散風險的目的難以達到。


台灣50前五大持股

 分析台灣高股息的投資比重,可以發現其投資領域較台灣50分散許多

台灣高股息資產配置表,台灣高股息的投資策略是從台灣市值前150大的公司中,挑出預期現金殖利率高的公司加以投資,此法有以下好處:

1. 避開高本益比(本夢比公司)
    基本上,現金殖利率高的公司,其本益比一定不會太高,而且發得出現金的公司,除了一些不肖之徒外,大部分都是有正常且穩定現金流入的公司,一來可以避開受折舊拖累,二來可以確保投資的公司有在賺錢,再者,由於投資策略取決於預期現金殖利率,對於股價易波動,現金股利配發不穩定的公司,很難被列入參考名單之中。
2. 公司市值差異不大,較容易進行分散投資
    礙於指數型基金最高指導準則-指數追蹤之故,如果高股息指數中有一檔兩檔如台積電等大型權值股,投資組合勢必如台灣50一般過度集中,觀察基金前五大持股即可得知,其總計占基金約21% ,且易沒有獨大個股,對於避開公司個體風險較為有利。


台灣高股息前五大持股

 
績效評比

    的確,投資ETF基金是一個不敗的選擇,觀察台灣50績效表可以發現,幾乎在不同績效週期上,都能打敗一半以上的同類型基金,而就算拉到ETF之內相互比較,台灣50也是名列前茅的選擇。

    若將投資周期拉長到3年,台灣高股息的績效是打敗台灣50的,也許這足以佐證,長線投資台灣高股息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筆者更由衷希望更多指數型投資人選擇台灣高股息,以利降低其費用開銷,進一步提升獲利。

    總結以上,希望投資人在不論在投資ETF基金或是在選股時,都能夠嘗試不一樣的選擇,以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以高股息作為投資依據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呢!

台灣50績效表

 
台灣高股息績效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