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部落格裡這麼多文章,在今天(3/19)這則新聞的趨動下,從去年12月開始就想有些回饋的我終於踏出第一步,請大家不吝指教。

         文末所附的兩則新聞都描述著同一件事,NB全球市佔率第二名Michale Dell到台北參加論壇,聯合報系說會釋出個人電腦組裝權,中時則認為要再壓榨代工廠商。Dell的腦子裡裝著什麼,其實等論壇結束,明天見報可能就知道( 但是,會不會各報又有不同評論?),不然等他到上海後的記者會也能更清楚。我不曉得內情,但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只能摸摸鼻子搖搖頭,等著看後續發展。

         NB組裝一直是台灣電子業代工的兵家必爭之地,一線的鴻海、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華碩,以前出貨量也不小的藍天、倫飛、華宇、大眾、神基等等,對於大廠的訂單更是要想盡辦法爭取,只要能接到幾個機種,不但對營收大有助益,還可以期待下次可能更多的訂單。(廢話!)從實質面來看,NB的生意主要帶來的收益就是營收,假設NB便宜賣,每台出貨價格是一萬元,每年出貨30萬台的營業額就有30億。30萬台很多嗎?一年如果工作250天,一天的出貨量只有1200台!

        講了營收,當然也要講利潤,眾所諸知NB代工廠現在都在努力地在保五,也就是想辦法讓毛利率維持在5%以上,在剛才的例子代表的就是1.5億。這筆錢除了代工的工錢之外,有很大的一部份,必須從降低零組件的成本而來;也就是,儘量地利用大量採購來取得議價優勢。除了一些賣方市場的元件如Intel的CPU、晶片組,TI、Broadcom的IC…等等之外,在其他的材料如被動元件、機構料、面板等是買方市場時,努力地在量上衝刺以換取更大的價格空間。當出貨量從30萬台衝到60萬台時,代表的不只是營收和毛利的加倍,更可能帶動毛利率的成長(採購議價能力因量而增加),以及物料供給的調度彈性而降低庫存成本(這部分有機會再詳談)。

          代工業者透過出貨量的提升來增加利潤,品牌大客戶當然也知道其中的奧妙,於是每當獲利數字不好看時,便開始對代工廠動腦筋,想盡辦法讓製造成本(也就是代工廠的營收)下降,通常有幾個手段:
1.       要求代工廠商想辦降低成本並回饋到售價(也就是品牌客戶的買入價),代工廠為了保住訂單只好照做,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因為出貨量增加所獲得的毛利又降回原本水準。如果效果不如預期,下個方法可能馬上跟著來。
 
2.       要求將所有使用的材料及採購成本列出並一一檢視,代工廠商一定會想盡辦法列出看起來還可以接受的數字,但在客戶仔細檢查之後,一定會針對有疑慮的部分提出要求。同樣的,未達目的就還有下一招。 
3.       某些單價較高而議價空間大的零件如面板、IC、晶片組等,若代工廠商無法降至理想成本以下,品牌客戶便會要求這些料由他們供應,也就是客戶統一對零件廠商下單,再以drop shipment(客戶下單給廠商,廠商直接出貨給代工廠)方式依照生產日期供給。如此一來,代工廠議價空間最大的零件只能拱手讓人,其他零件再怎麼壓榨廠商也貢獻有限。 
4.       兵法告訴我們,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謂上策,讓敵人自相殘殺就能殲敵於無形之中。約兩年多前,D客戶對專門代工商用機種的Q廠商透露,有可能將消費機種交給他們,只要能提出夠吸引人的條件;同時也對代工消費機種的C廠商透露類似訊息,只要條件夠好就把商用機種給他們做。兩家為了讓量能再衝大,都提出了最大的折扣來搶單,事情的結果就是:Q廠商搶到了消費機種訂單,C廠商則獲得了商用機種,兩者的毛利因折扣過大反而降低,D客戶則兵不血刃地大幅降低成本。

        除了上面各項,Dell還堅持barebone(即不含CPU、RAM、光碟、硬碟等NB模組的主機部分,類似桌上型電腦的準系統)出貨由他們做最後組裝,除了控制了零件價格,也可以再削減代工費用。另外,大部份客戶對於NB代工廠要求的服務水準從99年的97/3(97%的訂單,在接到單後的3天內出貨)到現在普遍的98/2(98%的訂單,在接到單後的2天內出貨),都顯示出代工賺的都是辛苦的血汗錢。然而對各家廠商來說,NB的退出障礙頗高,除非要關廠,否則就算只出貨30萬台,退出的代價就是年營收衰退30億(這還是每台只賣一萬的算法),那市場上對於股價又會如何反應?

         寫完這篇的時間已經讓兩篇新聞變成舊聞了,靜待明天(3/20)之後看看Dell到底宣示了什麼,再來繼續和大家聊聊吧。

西格碼

戴爾低干涉 對台廠倚重度升高
 
【經濟日報/記者林貞美、王純瑞/台北報導】
2007.03.19 03:47 am
 
戴爾 電腦全球總裁暨執行長麥克戴爾(Michael Dell)今(19)日將參加在台舉辦的「2007亞太資訊精英關鍵論壇」,發表全新代工策略;據瞭解,戴爾為挽救全球市占率衰退頹勢,將在台宣布全新「低干涉(light touch)」合作模式,大幅釋出個人電腦組裝權,戴爾對台廠倚重將大幅提升。
戴爾昨天晚上搭乘私人專機抵台,這是戴爾回任執行長後,首次來台,低調與在台供應商會面。
戴爾電腦去年以來因直銷模式遭遇瓶頸、拓展消費性電子市場成效不佳等因素,全球市占率嚴重衰退,戴爾為挽回頹勢,重新回任執行長職位。據瞭解,戴爾此行來台,除穩定在台供應商軍心外,也將大幅提高在台代工廠商的自主性。
在台代工廠商表示,戴爾今天將出席台灣戴爾舉行的「2007亞太資訊精英關鍵論壇」活動,並與鴻海、廣達、仁寶、華碩等重量級代工廠商會面;不過戴爾亞太區公關窗口表示,戴爾此次訪台「極低調」,不公開曝光,也不接受媒體訪問。
代工廠表示,直銷模式、空機出貨(barebone)及嚴格掌控採購權,是戴爾近十多年來低成本、經營成功的兩大因素,但近年來此一模式分別遭到來自惠普、宏碁及蘋果的挑戰,在台代工廠商也頗有微辭;戴爾眼見市占率持續衰退,此次來台將宣布「light touch」全新合作模式,在台代工廠商自主權可望大幅提高。
據瞭解,戴爾在美國、中國及馬來西亞都仍維持有大型組裝廠,廣達、仁寶等主力代工廠商主要是將PC半成品運至戴爾工廠,再由戴爾進行最後組裝,送到終端客戶手中。
但近年來,台灣代工廠商全球運籌能力大增,惠普、蘋果早已建立一套由台廠「直接運送(Direct Ship)」至客戶手中的運籌模式模式,運作得相當成功,戴爾卻仍堅持最終組裝權,成本不降反增,競爭力開始衰退,去年全球個人電腦龍頭寶座慘遭惠普奪回。
去年前戴爾執行長羅林斯(Kevin Rollins)來台,安撫代工廠商被「抽成」的不滿情緒,羅林斯強調,戴爾將提高在台採購金額達到125億美元。羅林斯下台後,戴爾重掌兵符,以重振戴爾競爭力為目標,企業轉趨低調,並進行大規模組織調整。
【2007/03/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更新日期:2007/03/19 04:09 記者: 林上祚/台北報導
          今年一月底回鍋擔任戴爾兼任執行長的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昨日低調訪台,由於戴爾去年下半年市佔率被第二大的惠普超越,戴爾積極尋求翻身機會,市場人士預期,戴爾可能會進一步要求供應商勒緊褲帶。
麥可.戴爾回鍋擔任戴爾總裁一個多月,目前正推廣Dell 2.0計劃,其核心為提升服務、擴展產品線、控制成本等等,有鑒於美國市場日益競爭,戴爾準備將眼光放在海外市場。
         戴爾這次訪問亞洲,先在台北停留二天,出席戴爾電腦在台北主辦的「2007亞太資訊精英關鍵論壇」,再到上海舉辦記者會。

       戴爾過去網路直銷策略,在中國日本等市場並不成功,市調機構統計,去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電腦品牌排名,惠普以18.4%的市佔率穩居第一名,第二名的戴爾降到15%左右,雙方市佔率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第三名與第四名則分別是聯想與宏碁,市佔率分別為7.3%與7.1%。
        宏碁電腦董事長王振堂認為,戴爾目前全球市佔率的下滑,主要是受到已開發國家電腦市場主流產品,從桌上型電腦轉變為筆記型電腦導致。
          筆記型電腦因為外型較為輕巧,加上附加配備規格相對統一,一般消費者在3C賣場買了就走。

         戴爾過去靠著電腦網路直銷的銷售模式,反而不利於筆記型電腦銷售。戴爾目前也正在積極思索轉型,為了提高3C通路能見度,市場傳出戴爾可能創造另一個NB次品牌。 由於電腦價格目前處於歷史最低點,25年前IBM的第一台桌上型電腦價格1565美元,今天桌上型電腦的平均價格只有635美元,筆記型電腦不到一千美元,品牌電腦毛利率也愈殺愈低,宏碁目前營業淨利率只有2-2.5%的水準。

       「2007亞太資訊精英關鍵論壇」,僅邀請戴爾在台灣地區的代工夥伴,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華碩等公司,並不對外界開放,一般預料,戴爾這次訪問亞洲,主要希望傳達戴爾轉型後的策略。
        戴爾前執行長羅林斯 (Kevin Rollins)去年訪台,承諾戴爾在台採購金額將達到125億美元。由於戴爾對於代工伙伴,一直有所謂「抽成」的回饋機制,在代工毛利愈殺愈低的環境下,簡直是一隻牛剝二層皮,令供應商相當不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