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師養成日記3:「讓散戶誤以為自己法人

        一般法人,不論規模大小、投資目的、業務範圍,他們擁有的優勢,在一般散戶眼中或自我認知,總以為是「龐大研究團隊」、「各項專業設備」或「可以藉由拜訪上市公司早一步取得資訊」。

       我從事這種所謂法人工作十多年,第一項「龐大研究團隊」根本不算優勢,那只是基於兩種理由所建立:
       一、 投資長或主管的權力欲望:畢竟,管越多人表示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越高。
       二、 基於業務(特別是銷售)需要所建立的:研究員越多,代表培養公司名嘴的組織越龐大,一旦公司可以派出去演講的名嘴研究員越多,當然其後勤的行政組織就要越龐大。

      「各項專業設備」:除非是專業的固定利率商品的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套利或外匯相關商品的買賣,否則就以一般股市投資而言,在現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狀況,散戶可以用相當低廉的金錢取得和法人一樣的資訊。

         至於「拜訪上市上櫃公司」,這就相當有趣了,通常拜訪分成四種,一是公募,二是私募,三是私訪,四是出貨團。

         所謂的「公募」就是所有人都可以事先知道時間地點的「公開性法人說明會」,這就是那種財經電視臺播出來的那種法說會,通常在五星級飯店的高級會議大廳舉行,所有媒體所有法人與相關人士都可以進場,當然,事先報名與臨時跑去的差別只在於「你有沒有前排位子可坐」與否而已,這樣的法說會通常只是行禮如儀,就算公司有什麼驚人之說法,不到二十分鐘後你就可以在家坐在沙發上打開財經新聞也可以聽得到。
        所以這種公募法說會,真正用意在於「公關」,彷彿巴黎時裝秀的伸展臺。是的,說到伸展臺就一定會想起名模,公司的CEO、發言人或公司新產品,趁這個法說會大秀特秀。

         其實這種法說會的參加門檻相當低,你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一、 給張名片。(只要不要太離譜,大多數都可以進場)
        二、 穿件西裝(或套裝)。
        三、 不要迷路。

        參加這種公募法說會的人多數是研究員,通常有兩種研究員會參加,一是菜鳥級,你不叫菜鳥去參加這種法說會,難道叫他在公司玩開心農場嗎?第二種是「超級明星研究員」,譬如外資圈的金童玉女,然而這些資深的外資超級明星難道不知道這樣的公開法說會根本只是一種大拜拜嗎?當然知道!能夠領年薪超過五百萬的金融界人士,有好人、壞人、爛人與一些不是人的人,就是沒有笨蛋。既然不是笨蛋,參加法說會的意義在哪裡呢?
       一、 媒體在哪裡!外資金童玉女就會在哪裡!曝光越多,身價越高!
       二、 替公司站臺。好比選舉場合,總是要請一些重量級人士、名嘴或大老來站臺,這種法人說明造勢大會才會擠上財金版的頭條或重要版面。


        第二種法說會叫作「私募」
        方法是幾個法人,譬如「套牢投信」的研究員約了「作價證券」的自營部研究員、「湖南外資」的交易員…等等四五家法人一起拜訪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CEO、發言人找了一個半公開的場地約了幾家法人,這種法說會又稱「私募」,感覺上好像還蠻有隱密性的,可是,通常這種法說會,如果是在公司舉行的話,上市公司必須依照法令規令作一些記錄,如參訪者、時間、接待人員、發言內容,…..。
        就算退一萬步好了,上市公司不依照公開的原則去記錄法說會,你也很難去期待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或發言人面對人數可能近十人的法說會,去談論那些尚未公開或依法不得公開的資訊,誰曉得面對的這些研究員,到底有沒有人是金融管理當局的「細胞」,以往就曾經發生多起,發言人在私募的法說會無意洩露重大訊息,而被來訪的研究員錄音錄下來拿去主管機關檢舉的事件呢!

        好啦!就算大家都是很知己的好朋友,就算發言人真的講了一些外面不知道的事情,也不用高興太早,第一、這可能是種空口白話,畫虎爛大餅讓法人去幫忙拉抬,第二、就算這是真的,每個與會者難道都會守口如瓶,說不定裡頭哪一個和媒體關係很好的研究員當場就寫MAIL給報社了。根本毫無「捷足先登」可言。

         第三種叫作「私訪」
         這種叫做「一對一的私密空間」,強調「指名」、「專人」與「VIP」、「毫無打擾」…..別想歪了,一個研究員或交易員基金經理人能夠「一對一」與上市公司的CEO、發言人對話,那恐怕就是他們的私交,當然我絕對相信上市公司與金融業之間的密切私人關係,一定是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各方檢驗。
      (註:賺到的內線利益可以讓大家天天攤在夏威夷海灘的陽光下,接受比基尼女郎的無情檢驗。)

         這種已經超出散戶可以理解的範圍,更不是散戶能夠參與到的世界,但這種私訪之間關係的險惡,經常會有刀光劍影、官司糾纏甚至身敗名劣的後遺症。

        第四種叫做「出貨團」
         台灣的商人最擅長把「高貴」的商品平價化,譬如在以往或國外,牛排、義大利麵、pizza、鐵板燒、懷石料理….這些食物是屬於高單價高消費的東西,然而引進台灣以後,卻有那種100元牛排、49元pizza、夜市鐵板燒、美食街懷石料理、路邊灘pasta等等,我很佩服第一個把這些東西用低價販售的商人,因為以這些食材而言,如此低價實在很難維持其應有的品質與質感,但是,當30年前的夜市首度賣99元鐵板牛排,也提供了平民大眾一嘗「夢想」的滋味,在台灣的低價化文化下,一些高級餐點、或一些昂貴的旅行,都被重新包裝而成為低價的產品。

         機場的貴賓室在台灣就是被操作到「爛」,辦張信用卡就可以用貴賓室,刷個一千元就可以享受貴賓室,搞到進去貴賓室還得抽號碼牌,貴賓室裡頭的燥音分貝不輸給chekin大廳,搞到八成的候機旅客通通擠在小小的貴賓室,而擠在裡頭的人還沾沾自喜地「自我感覺良好」,輕飄飄地以為自己「很罩得住」、「很有關係」。

         法說會也開始有這種趨勢。從前的法說會總是有層神秘的面紗,讓不得其門而入的散戶,一直誤信裡面有如金山銀山般的珍寶可供人挖掘,而散戶總是認為自己會賠錢是因為沒有享受這種投資特權,而不去思考自己的投資盲點與法說會的真實面,反正台灣的散戶就是「別人擠不進去的地方、我一定要擠進去」,法說會在媒體的不實泫染之下,就好比機場的候機室,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商機。

       一些媒體大師運用法說會的氛圍所形塑出來的「神秘感」,把「推銷會」包裝成「法說會」,推銷的商品從股票到房地產,而且為了能增加「大師」與散戶的洗腦時間(或相處時間),這種法說會還包裝成「參訪團」的名義,一大早就集合搭遊覽車,從北到到南,來個上市公司一日遊或兩天一夜的行程。

其制式的行程是:
8:00剛果新幹線三號出口集合
8:30剛果新幹線
9:10抵達「中剛果市」
9:40抵達「中剛果市第三千七百期重畫區」
9:50 參觀一定賺建設公司的「馬上漲」建案
由一定賺建設公司ceo賺不完董事長和國際建築大師好會蓋建築師接待
12:00離開「馬上漲」建案
12:10到「中國欽差飯店」用餐,與媒體投資大師史多頭餐聚
1:50赴「保證漲」科技公司,由投資大師史多頭先生帶領大家參觀廠房,並由「保證漲」科技公司ceo曾豪曉親自與參訪人面對面。
3:00赴「漲停板」傳統產業拜訪,讓投資人親身體驗田野調查。
5:00考察「中剛果市第三千七百期重畫區」另一個建案「沒和適」。
…..
族繁不及備載….

        請問,參加這種參訪團一兩天下來,散戶獲得了什麼?散戶的腦袋被塞滿了「不買就來不及」、「馬上漲」…..的語言。於是,賣房子的、賣股票的…通通出貨成功。

        這種團,一個週休二日可以出個三、四團,一團四十個人,合計100人左右,而這些會參加的人,本身就對大師或這種法說會早已經有既定的偏好,再加上團體同儕氣氛,以及一兩天下來的疲勞轟炸,禮拜一開盤不買個二三十張才有鬼呢,只要有五十個人聽信,一人買個三十張,週一開盤就成為一股1500張猛烈的拉抬力道,若大師與公司派事先就買了一千五百張,趁散戶追捧之瞬間,一古惱地倒貨出去,賺個三到六個百分點應該不成問題,差價就有近千萬入帳,一年五十二週扣掉放假休假,只要搞個三十趟,一年下來,賺個三五億不是問題呢!

       若萬一還有幾個「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大咖散戶,真的下訂單買了幾戶中剛果市第三千七百期重畫區「沒和適」的房子的話,4-5%的抽佣立刻流到大師口袋,比股票出貨還要簡單省事。

       大師養成日記四:就是讓散戶相信自己無所不能。

       大師養成日記五:講話只要有五十個人相信就夠了。

       加油!大家都可以成為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