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2 工商時報 【李淑惠/台北報導】
     面板廠去年12月營收面有菜色,但是營收表現還沒有落底,由於1月各大面板廠工作天數銳減,最少的大約僅有10天,因此1月營收將持續探底,一線大廠甚至不排除跌破100億元大關,在產能急凍之下,面板廠這波希望將監視器面板報價拉回現金成本,至少先把體質調整到可以負擔折舊的成本,才會提升接單意願。

         2009-01-12工商時報 【袁顥庭/台北報導】
      面板供應鏈去年12月展開大瘦身,裁減不少員工,在一片裁員聲中找不到工作的人只好請領失業救濟金。但是12月不少急單回溫,部分零組件廠回頭要找人,卻因為很多人擔心做不到1、2個月又要失業,反而卡到半年內不得再請領失業救濟金的限制,因而出現臨時有缺卻找不到人、政府變相鼓勵失業的尷尬局面。

         同一天同一家報紙有兩則完全不同的新聞,報紙不嚴謹的態度可見,然而到底面板業有沒有這家報紙在最近幾個月以來所一直傳播的「急單」呢?

        從08年11月下旬以來市場就一直用耳語傳著「十一月與十二月中小尺吋面板有接到來自中國的急單」,如果屬實的話,或者這些單子是有意義的話,相關公司的營收應該會有所成長或至少可以止跌吧!然而就在謊言的耳語四處傳播的同時,相關公司的營收的衰退速度卻是越來越快,08年11月與12月的營收年增率衰退五成到七成的都有,比半年前的營收少了三分之二強,如果有所謂的急單話,怎麼會有這樣的數字表現呢?更何況傳言中的所謂中小尺吋,其接單到出貨的時間,以咱們台灣這些大廠的效率和現在已經空置的產能來排生產線的話,大概是10-20天就可以出貨,也就是早的話去年11月就該看到急單效應,不然去年12月也該看到急單效應。

        為什麼?問題在哪裡?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整個產業的高層與相關人士和媒體「製造」了這樣的集體謊言,當然,有沒有急單?當然有,譬如中國某A家電廠原本在去年二三月就給了台灣某C面板一個口頭訂單每月10萬片,不料到了八月奧運過後,A家電發現她的電視機推不動,於是九月變成8萬片,A家電到了九月發現整個金融風暴已經影響買氣,於是十月砍到5萬片,不料到了九月底,中國A家電連週轉都出了點問題,於是十一月的訂單又砍到2萬片,然而一回神過來,發覺似乎砍的太兇了,畢竟景氣衰退也不是一口氣跌到底的,於是A家電又將已經砍到2萬片的訂單追加個5千片,然而,這種客戶臨時的大砍單後的小額回單,卻被C面板的高層與相關人士當成利多炒作,並透過公司或供應商那些看不懂財務報表的理工宅男就此口耳相傳。

        然而,就A家電而言,她依舊是將定單從10萬-8萬-5萬-2萬5千片,一路地遞減,相同的除了C面板以外的S面板或Y面板,她們一樣遭受同樣的被砍單的問題,砍了十萬片訂單後給個一兩萬片的基本量,這絕對不是以往我們所謂的「急單」。

        要不然!除非已經完全沒有出貨與訂單,否則永遠天天都有定單啊,這種撲天蓋地的集體洗腦在2000年底也玩過一次,相關人士套牢了太多的股票,所有利多都用光了(其實說穿了經濟衰退期也沒多少利多可用),當年透過電子代理貿易商的耳語,並透過虛假出貨給貿易商與海外子公司,假造了2000年一些電子大廠營收止跌假相,成功地在跌深的台股中拉了一波,相關的電子業大股東與隱身在幕後的一些創投和科技大老通通順利出脫持股。

        這一次,連營收數字都懶得做假,直接用耳語與集體謊言引君入甕。

        從台灣主要三家中小面板廠商的逐月營收,與過去幾個月的裁員減薪的動作看來,急單根本就是個大騙局。

        沒有數字,連天王老子告訴我的內線我都不信。冷靜看待事物是我的基本態度,任何的耳語與市井傳言都要經過數字與人性的檢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