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台灣抱美債 上衝全球第6高

        美財政部16日公布外國持美國債(財政部債券)最新統計,台灣3月份增購美債2億美元,至1561億美元,為近年首次超過加勒比海銀行中心,在全球持美國債排行名列第6,為近年最高名次。
        台灣在2月份曾減持美債13億美元,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3月轉為增持,總額1561億美元則為歷史次高,僅低於1月所創歷史高峰1572億美元。 
        政府上台後,台灣持美國債三級跳。2008年3月台持美債408億美元,2009年3月增至748億美元,2010年3月升至1248億美元,今年1月創1572 億美元歷史新高。


        主題: 美債讓台灣央行賠了四千多億-一個資深債券交易員來算總帳

       投資債券並非一定穩賺不賠,學過金融市場或初等投資學的商學院或經濟系學生都知道,買進的債券,一旦其市場殖利率往上竄升,所投資的債券的價格就會隨之下跌,台灣的央行與金管會都是用此一標準要求轄下金融業,一旦所持有的債券,其次級市場的買賣利率一旦往上升,該金融業就必須提列跌價損失。

        不過,咱們的央行好像沒有按這種方式去提列債券投資損失,或者,至少她沒有對外公布其未實現跌價損失。

       如新聞所提起,台灣央行從2008年3月到2011年1月之間,一共增加1164億美元的美國公債,然而這段期間特別是近一年以來美國債券利率是往上彈升的,換句話說,央行所投資的美國債券事實上已經發生了未實現跌價損失。

        別忘了,美元近年來是一直走弱,所以若換成台幣的話,央行近年所投資的美國債券恐怕還得提「匯兌損失」。

       央行部位的利差損失與匯兌損失到底多少?讓我就手上僅有的資料和一部份經驗的推估值去幫央行算一算這三年她賠了多少錢?

         先假設兩個前提,一是假設央行所買進的美國公債的平均年期是十年,但這也蠻合乎一般國際金融市場的買賣現狀,因為十年期公債本來就是國際債券市場的交易大宗。
         第二個假設是這些平均十年期的公債的duration是7.5,當然七點五的存續期間對於十年期債券而言其實相當公允。

        註:存續期間還有個計算上的小撇步,所謂存續期間七點五也意味著,每投資一萬元的債券,其市場殖利率變動0.01%(1bp),其債券價格的變動就是7.5元。如果投資一億美元公債,若利率往上反彈0.01%(1bp),持有者就差不多有帳面損失7.5*10000=七萬五千元。

     央行近三年操作美債的未實現利差損益持有

     註1:340*10000*30*7.5


       央行近三年操作美債的未實現匯兌損益持有


        央行近三年以來所增加的美國公債部位,其未實現跌價損失20.8億美元,未實現匯兌損失122.9億美元,兩者相加為143.7億美元。折合現在幣值為4145億台幣。

       用最白話來解釋,若央行把過去三年所投資的美國公債賣掉,一共可能會產生4145億台幣左右的損失。

      等於是讓2300萬台灣人每個人損失一萬八千元
,等於損失了七條內湖捷運線,4145億可以買四百多架F16戰機,若以馬總統2008年申報選舉支出六億四千萬元來算,央行這筆損失可以讓馬總統選六百四十七次的總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