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投資?先搞懂6個關鍵數字

    前言:
    中央銀行跟你我的荷包大有關係,為什麼?這絕對不是因為「央行是負責印鈔票的機構」而已。央行定期統整國內重要的金融資訊,只要懂得解讀、分析這些數據,就可以知道台灣現在的景氣好壞、是不是投資的好時點。如果想要荷包賺錢,別忘了善用央行網站上的6大資訊。

    內文:
    一提到「央行」,很多人馬上聯想起六星級的總裁彭淮南,這位連續六年得到國際金融雜誌A級評比肯定的總裁,主要工作在於透過適當的貨幣與外匯政策,來維持金融環境與物價的穩定。由他坐鎮揮兵的單位-中央銀行可說是國內最好的投顧公司,由央行定期發布的經濟數據資料中,找到許多投資線索,只要知道如何看懂端倪,就等於是擁有一個最佳投資顧問單位。

在台灣,很多人投資股票時並不曾把中央銀行當一回事,甚至不明白中央銀行提供的統計數據有哪些、代表什麼意思。中央銀行每個月例行的金融統計變化或是即時的新聞稿,實際上,提供了全市場唯一可靠的訊息。因為市場裡沒有人擁有比中央銀行更完整的數據,所有單位都在等中央銀行提供的官方統計數字,就算是外資大型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家,也無法擁有可與央行比擬的信譽。

   儘管只是單純文字的新聞稿,也可能讓我們查覺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上的意圖,到底傾向於鴿派(dovish)或是鷹派(hawkish),更可經由深入了解中央銀行的動向,作出較佳的投資決策。

   央行進化史

  1668年,瑞典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個中央銀行--瑞典中央銀行(Riksbank),比倫敦金融中心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ish)早成立30年,這兩國的中央銀行肯定是金融歷史的濫觴,而較為世人所知、大名鼎鼎的美國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s)是到20世紀初期的1913年才成立。

   若是300年前的中央銀行總裁有機會穿越時空,來到21世紀的2010年,一定會對於現在中央銀行「只能用迂迴的貨幣政策,卻背負艱難的經濟使命」而感到瞠目結舌。

    中央銀行成立之初,僅扮演政府或是皇室帳房與發行貨幣的簡單功能,或是替政府融通赤字之用,就算是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當初也只是為了解決各地銀行間的擠兌問題而成立。

    由於沒有現代的網路資訊與統計能力的進步,銀行家們早期並不充分了解中央銀行的能力,也不清楚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間如何創造貨幣,並透過影響貨幣與設定目標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那些貨幣學派的清晰概念,到20世紀中葉,才漸漸經由經濟學家與中央銀行家們在不斷「摸索試誤」的過程裡,被世人發掘出央行活動對於經濟的巨大影響。


    央行主要職責

    中央銀行的目標在於保持貨幣價值與經濟活動的穩定性,所以隨著金融環境的成熟發展,中央銀行就單獨從政府單位中抽離出來,開始擁有主導貨幣政策的能力,被視為是超越政府、整體社會追求經濟長期繁榮的象徵。

    由於政府放棄控制中央銀行的貨幣能力,政府財政部的籌資管道被迫與民間金融資本市場一起競逐貨幣,財政部頂多也只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政府也逐漸無法主導市場。財政部也許無足輕重,相對地,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若過於傾斜政治面,會讓市場失去原有的秩序,也會被國際間視為是反社會利益的倒退象徵。

    如果我們去查詢台灣央行的首頁(www.cbc.gov.tw),可以看到斗大的標語「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協助經濟之發展」。

    中央銀行所擁有的工具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調整利率水準與存款準備率,另一種就是公開市場操作。央行一旦調降利率,同時會影響市場對於未來利率的預期,這樣又會降低長期利率水準,並有助於降低借貸成本,同時提高資產評價,更可以緩解財政狀況以及家庭和企業支出,從而增進經濟活動,等同於釋放資金的效果。反之亦然。

   央行關心3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