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7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底為止,中國的外匯存底餘額已達9411.1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2.37%。綜合世界各國數據,中國的外匯存底額仍為世界第一。 中國的外匯存底自今年2月底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外匯存底國,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外匯存底達8648.8億美元。 年底或超過一萬億美元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數據顯示,國家外匯存底額到4月底為8950.4億美元、5月底為9250.2億美元、6月底上升至9411.15億美元。今年1月至6月,外匯存底累計增加12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了212億美元。大膽預測,中國在今年年底前肯定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外匯存底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 

       表面上看,外匯存底增高固然可以顯示國力的增強,但從經濟學角度深入分析,外匯存底也並不是越多越好。當前外匯存底的增多,近來貿易順差的繼續高增,都有可能給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帶來不少難度。即中國的外匯存底大幅度增加將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升值壓力,而且數額龐大的外匯將讓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受到嚴重挑戰。不斷攀升的外匯儲備,與中國央行正大力推行的貨幣政策互為桎梏。

       今年上半年,為緩解部分行業發展過快及宏觀經濟出現的過熱苗頭,中國央行使出「十八般武藝」,通過窗口指導、提高貸款利率、發行定向央行票據、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控制信貸和緊縮流動性。但持續增高的外匯儲備導致外匯佔款增加較多,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緊縮貨幣政策的效力;反過來,緊縮貨幣政策又抑制了國內的進口需求,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 巨額外匯存底扭曲了中國的貨幣體系和銀行運行機制,給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造成巨大風險。面對創記錄的外匯存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陡增。

        從短期看,人民幣快速升值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部不平衡,但升值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高額外匯儲備。原因顯而易見,中國外匯存底大致等於累積的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其中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這和中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關,很難靠升值來改變。 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並非中國官方所樂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中國不追求外匯儲備的過高增長,但由於國內改革的先後順序以及相對脆弱的銀行體系,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的變化,而會採取措施以降低外匯儲備的過高增長。 如何減緩外匯存底的過快增長、解決中國經濟的內外失衡,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迴避的問題。一方面,面對過高的外匯存底要求,中國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恐有其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另一方面,通過各種宏觀調控的積極降溫。如果中國央行未能提升貨幣政策獨立性,將使中國經濟顯露出泡沫化的相當程度的風險。 

        06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加過快、新開工項目及施工項目增速持續反彈,均處於近兩年來的高檔。僅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5443億元,年成長30.3%,成長率創04年9月份以來新高,接近04年上半年水平。從項目關係來看,06年前5個月,中央項目投資2718億元,同比增長22.7%;地方項目投資22726億元,增長31.3%。中央和地方項目投資增速均明顯上升,但地方項目投資增速更為明顯;似乎透露著中國中央的降溫政策根本沒有若時到地方政府的層級 。

        房地產投資成長速度越來越失控。06年前5個月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5658億元,年增率21.8%;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22.23%。;截至5月底,新開工項目佔施工項目比重高達50%,而部分原已停建的項目亦恢復開工並加快了建設進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房地產投資反彈的趨勢十分明顯,其原因:一是新一輪政治周期形成的地方政府主導型的投資衝動。二是受境外資金流入加大及境內資金體外循環加快等因素影響,企業自籌資金能力增強。

        06年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中企業自籌資金增速高達43.6%,為04年6月份以來最高水準,5月底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控影響,企業自籌資金成長率降至37.9%,但仍處於05年以來的新高。三是貸款快速增長也推動了投資反彈。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金融機構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783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超過七成。 

        05年以來,若干重化工業行業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2005年底中國已形成煉鋼能力4.7億噸,還有在建、擬建能力1.5億噸,而2005年鋼的表觀消費量3.5億噸,即使考慮到未來需求的成長,供求也嚴重失衡。06年以來,產能過剩壓力顯著增大,截至06年4月底,電解鋁行業產能利用率約為75%-78%,大約25%的產能閒置;目前中國國內焦炭實際消費量約2.3億噸,而生產能力已近3億噸;鐵合金行業生產能力利用率僅48%,目前仍有在建項目161萬噸,擬建項目123萬噸;水泥行業過剩近2億噸。因此,對產能過剩的調控可說是失敗。

         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進出口總值創了新高,達795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4%,貿易順差達614.4億美元。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是進口增幅有所回升,出口增幅有所回落,尤其是煤、電、油等商品的出口明顯減少;
      二是出口增幅雖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位,出口效益和質量不高,出口結構不合理問題仍很突出;
      三是外資企業的加工貿易持續高增長,成為貿易順差的主來源;
      四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繼續擴大。

        在龐大的外貿總量背後,中國出口質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層次問題並未根本解決。 據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測算,如果今年經濟增長率為9%,要實現節能降耗4%目標,給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只留下5%的空間。而從上半年情況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超過經濟增長,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目標的實現,相當困難。

        06年7月以來中國央行連續調高兩次存款準備率與調高房屋買賣稅至21﹪,並根據中國官方的一些官式報告文章顯示,投資過剩、能源消耗過鉅、房市泡沫風險加劇….等等的字眼都出現在一貫保守的文告中,不禁讓我相信中國的降溫政策不僅不會減緩而且會越來越猛烈,我常說通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方面失去戒心、可怕的是官方緊縮的強度與速度過猛與失當;中國的經濟一向來自外銷與投資,外銷方面若遭受到美日歐的景氣趨緩甚至衰退,投資方面若距離08年奧運的建設已經慢慢進入完工期,再加上調控的降溫與消費的不振,整個中國景氣若被過當的政策給「強力降溫」,周邊如我們台灣恐有池魚之殃,時間點何時發生不曉得?但以80年的日本與90年代的台灣韓國來做歷史的觀察,亞洲國家的起落宿命應該都是一樣,日台韓在經濟起飛20年後所發生的「泡沫問題」,中國應該也會碰到,只是這麼大一國國家若發生泡沫,其影響力不可忽略。台股投資人應該要經常的觀察人民幣的變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dd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